支持果链 拥抱变化
歌尔股份苹果蓝牙耳机订单被砍,让这家公司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烫手,成为投资者回避对象,投资者热烈讨论果链公司的风险,单一客户的风险,而忽视了这些公司为何热烈的拥抱苹果,拥抱苹果后得到了什么样的机会。
(资料图)
加入苹果产业链的风险,莱宝高科失去苹果手机订单就已被讨论过,那已是10多年前,2008年10月起,莱宝高科股价一路飙涨,两年间最高涨了13倍。苹果手机在新产品中选择了新的技术路线,莱宝高科的产品被抛弃,莱宝高科失去了苹果订单,机构逃跑,市值大跌。
那么其他企业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吗?
就在莱宝高科丢掉苹果订单的时候,2010年立讯精密上市了,当时营收为10.11亿元,净利润也仅有1.16亿元,做一些富士康的外围订单,这个公司很快崛起,四处收购建厂,跻身苹果产业链,去年营收规模超千亿元,净利润达到70亿元,员工人数15.7万人。
这就是跻身苹果产业链的威力,有大规模的订单,支撑公司高速发展。这次丢失订单的歌尔股份也是如此,营收和利润规模齐增。高峰期市值达到近2000亿元。
大多数果链公司在快速增长,也有一部分会掉队,比如欧菲光,也引起股价剧烈动荡。
品牌商技术可能会有调整,研发路线可能发生变化,代工厂良率和控制成本能力会有所不同,都有可能调整供应商。但要看到主流,就是这个产业链的整体规模,目前看,果链企业中有多家上千亿市值公司,不少数百亿市值公司。产业链成就了很多公司,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繁荣了地方经济。
抓住这波机会的公司能成功崛起,快速做大,成为耀眼明星,其他产业链则没有提供这种机会。这要求企业能跟上苹果的步伐,有研发能力,有产业线管理能力,控制成本能力,立讯精密就是其中的明星。
苹果公司确实管理很到位,给与产业链公司的毛利不高。这其实是强势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海外服装纺织等行业的大品牌,也一样不会给加工环节留太多利润。给多少利润,其实也看不同环节的企业做了什么贡献,品牌商贡献了研发,打造了品牌,也承担了开拓市场的成本,他们理应获得品牌溢价。相信国内的品牌公司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也会如此分配。
而正是因为苹果有很高的毛利,才有机会让产业链公司跟随获利,苹果蓝牙耳机可以卖到两百多美元,这为整个产业链都留下了空间。
而反观国内手机厂家,小米手机毛利率还不到10%,不可能给产业链留太多空间。小米最新市值2568亿港元,而做代工的立讯精密市值就有2231亿元。
苹果产业链公司利润水平也要跟同行业其他公司相对比,这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和苹果产业链相比,其他手机产业链成就的公司少了很多,名气也不大,利润更低。
从毛利率上看,果链公司确实不高,为何还有这么多公司抢着做,除了订单比较多,机会比较大,重要的原因是安全,加工环节虽然毛利不高,但是非常安全,企业不用管销售,成本比较好控制,如果回款及时,提高周转率可以提升整体利润。中国是世界工厂,成就了很多代工企业,这些代工企业在代工环节是优秀的,而做品牌却很难立足。
在外界看来,果链企业好像在做一场豪赌,一场随时会输的竞赛,一场利润微薄的绑架。但对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夺宝大赛。
歌尔股份有近600亿市值,高峰期有近2000亿元市值,如果不是加入苹果产业链,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果链当然会有风险,做其他生意同样如此,不过是因为果链公司知名,影响大,风险被放在公众面前,很多公司面对更大风险时,媒体和公众都没兴趣知道。
面对风险,是加入,还是躲在门外?加入才有机会参与游戏,一方面能赚钱,扩大规模,另一方是有机会和世界顶级公司合作,有机会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
即使没了苹果订单,这些企业也照样可以生存,比如莱宝高科和欧菲光,也可以获得其他订单。
至于平滑风险,相信大多数公司都已考虑到,比如富士康和立讯精密都在准备造车,蓝思科技介入汽车屏幕生产,歌尔股份则是AR龙头。
苹果调整供应商,比如最近从200家缩减到了191家,这是品牌商做优化,是提高其竞争力的一部分,苹果放弃制造环节,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幸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中国企业应该想办法牢牢抓住苹果产业链带来的机会,持续提高自身实力。
从市值上看,果链已经给了投资者很大机会,不过也有很多动荡,跟其他行业类似。大客户依赖确实有风险,需要投资者注意。
对中国果链企业来说,真正大的风险是产业链转移,这次歌尔股份订单,还是国内企业之间重新分配。苹果在寻求产业链往越南、印度等地方转移,许多产业链公司已经到越南、印度建厂,这些果链企业面临异地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很可能在若干年后竞争失利。
对中国而言,即使这些果链企业异地竞争获胜,他们在海外获得的也只是资本收益,资本收益只是实业收益中的一环,地方丧失了就业、配套住宿、餐饮娱乐供应链等等诸多可以产生利益的环节,当然还有地方税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关键词: 莱宝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