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议:重视心梗信号 记住两个“120” 救治及时对预后很关键
(资料图)
今年11月20日是第九个中国“心梗救治日”。 心梗,很多情况下等同于不可确定的危险。它,离我们远吗?面对它,我们能做什么?在最新一期新京报《健谈》直播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医师段小春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梗”。
《中国心血管疾病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亿以上。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多万,在中国人的死亡原因构成中,由冠心病导致的占近一半。而在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就是心梗,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心梗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心梗救治不及时,会出现心衰、并发症,后续也会因心脏功能的改变影响身体健康。”段小春指出,要重视心梗,也不能过于惧怕心梗。心梗及时到医院救治,得到医生的帮助,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得很好。
心梗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堵塞血管导致。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等都是损害血管、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年轻人心梗患者增加,可能和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身体处于极度兴奋或疲惫的状态、饮食不健康、抽烟等因素相关。另外,情绪、悲伤、抑郁、过度高兴也会导致心脏损伤,甚至引发心梗。段小春特别提醒,很多年轻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年轻不可能发生心梗,这实际上是埋下了危险的伏笔。年轻人,尤其是存在经常抽烟、喝酒、熬夜等情况,如果出现胸痛,一定要重视。
段小春介绍,心梗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因心脏血管梗塞,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前区或左侧胸部出现一种剧烈的疼痛或闷痛,部分人疼痛感可放射至后背、左侧肩部、脖子、下颌、左上肢。部分人疼痛表现不典型,心前区疼痛不明显,而是有明显的牙疼、上腹部疼痛或脖子疼。一些患者情况危重,可能出现急性心衰,表现为喘憋、满头大汗、血压下降;有些人还会心率变慢、头晕、眼花、昏厥;也有人会表现为心率特别快,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梗是一个突发疾病,先兆情况并不好把握。”段小春提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近期有熬夜、休息不好、精神压力大等情况,如果出现心脏不舒服,如心慌、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觉得这种症状更加明显,这就需要重视起来,最好前往医院做个检查,如有问题可及早处理。
发生心梗,在血管堵塞的30分钟之内,就开始出现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坏死是不可再生的,当心梗一直持续6-8小时,心肌细胞就会完全坏死。心梗救治日设置在11月20日,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120”,一是提示我们如果怀疑发生了心梗一定要拨打120;二是提示心梗患者要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段小春表示,部分患者发生心梗后会自行前往医院,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会活动,这就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增加风险,导致病情加重。“黄金120分钟”就是提醒大家,越早前往医院,越早打通血管,越早恢复血流,就能挽救更多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和预后,也能减少心梗对心脏和身体造成的危害。
研究已经表明,天气变化和心梗是相关的,尤其是秋冬季节寒潮来临或突然降温。段小春提醒,天气寒冷,北方室内有供暖比较暖和,室内外温差较大,出门要做好保暖措施,如戴好帽子、手套、口罩、围巾等,以免受到寒冷刺激。当从寒冷的环境中进入暖和的室内时,要给自己一个适应过程,比如不要一下子将厚衣服全部脱掉,最好一件一件衣服慢慢减少。特别是有晨练习惯的老年朋友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要在早上偏寒冷的时候出门锻炼,最好选择中午天气暖和的时间段再出门。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梗,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一级亲属有没有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梗的情况。血脂高,特别是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冠心病、心梗几率较其他人群相对要高。段小春指出,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患者却可以积极去控制一些风险因素,如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将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此外,还要控制自身腰围、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等。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