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解码广东新能源产业高地⑤|“世界工厂”东莞的新能源整车梦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900万辆,新能源车市将维持高景气度。

近几年,由于钠离子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领域自主研发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极强的内生动力,拉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飞速发展,产业链生态业已形成巨大市场空间,关于“新能源之都”的角逐愈演愈烈,关键集中于整车集群、关键零部件集群和无人驾驶等领域。


【资料图】

2022年,东莞在竞逐“新能源之都”赛道上也动作频频。近期印发的《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东莞正式提出将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电动轻型车、储能及光伏、氢能及应用等四大领域。其中围绕新能源汽车,将从整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实现突破,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整车制造”一词,再度出现在东莞官方文件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制造重镇,东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织造自己的整车梦。但在数次与其失之交臂后,东莞开始转战新能源汽车。

受访专家表示,经过珠三角多年产业转型升级变动,东莞和广州、深圳同台竞争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已优势不大。未来3年,东莞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仍将立足产业优势,进一步“强链”“补链”,巩固提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优势,同时争取引进培育新能源整车企业,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屡次错失整车项目

上世纪90年代,东莞招商引资迎来鼎盛,一众世界巨头登陆东莞。此时,上海杰士达欲借助江北奥拓轿车项目推广“美鹿”轿车,在东莞寮步落户华南工业城。但遗憾的是,由于“美鹿”汽车未进入国家汽车名录,最终该项目未获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当时,东莞其实并未做好迎接生产整车项目的准备,由于其他方面招商引资情况较好,致使东莞一开始对汽车项目引进显得不紧不慢。

但机会并不等人。1998年,法国标致公司等4家股东正式退出原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日系车企本田出资十多亿元拿到广州项目,广本在广州标致生产基础上引进第六代雅阁,获得巨大成功。广州如火如荼般发力汽车项目,再次点燃了东莞的整车梦。

2002年,宝腾集团以2500万美元收购虎门本土民营企业广东金星重工业公司49%股权,原定新组建合资公司,2003年投产“莲花”跑车。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宝腾在与东莞企业合作生产国产跑车,在当时引发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双方合资建设汽车厂项目规模、产能均未能通过国家审批,宝腾离开东莞落户浙江,东莞整车梦又一次破灭。

时间来到2009年,东莞宣布已计划在松山湖发展五矿多尼尔房车项目。这一年,东莞还成立“发展汽车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和“东莞市汽车工业城项目工作小组”,时任市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但直到2011年,五矿多尼尔房车仍未面世,最终不了了之。

而最让东莞刻骨铭心的整车项目,是2010年与佛山争夺一汽大众,争夺赛最终以东莞落败告终。该项目在3年后开始投产,生产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最先进的系列产品。

在和传统汽车工业数次错过后,东莞不甘示弱,2011年开始将目光聚焦新能源汽车。这年6月,东莞市政府与美国科默斯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电动汽车轻量化和动力整成技术,先期投资2亿美元生产新能源汽车主要部件。彼时的东莞,正将此项目视为实现整车梦的另一方式。

但仅仅一年后,东莞市相关部门就透露,纯电动汽车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市场规模也还很小。加上比亚迪已经在一些城市投资了电动汽车项目,如果东莞还引进这种项目,肯定“吃不饱”。不久后,项目停止。至此,东莞整车梦如抛锚在岸边的船一般被搁浅。

整车梦转向

尽管在《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东莞点名要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尤其是电动汽车,但进入2012年后,东莞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三角各城市在汽车产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此前与科默斯汽车集团合作项目的停止,东莞重启整车项目,愈发变得艰难。

2012年,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自主成功研发出一款新型轻量化纯电动汽车,并首批投放40辆到松山湖作为穿梭巴士使用,设计时速为60公里,价格大约为30万到40万人民币。这类新车型、新动力平台、新轻量化结构的电动汽车的问世,为东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新思路。

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洪安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14年,宏远汽车进行战略重组及产品转型,聚焦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开始引进深圳康美特科技的技术扶持与福建龙洲股份的参股,“重启”并主产纯电动巴士。2016年,企业取得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资质,开始规模化生产新能源商用车。

几年后,随着宏远汽车、永强汽车等企业率先布局,东莞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上,开始出现转向。从原来争夺乘用车整车项目转为朝商用车、专用车方向探索。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转向被动成分更多。多年来,尽管东莞在新能源产业生产环节优势众多,但是分布散乱,导致规模、产能过小,又缺乏聚集效应和统一规划,同时对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这使得东莞在错失了传统整车后,依然难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上和珠三角其他城市形成竞争优势。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东莞整车梦的延续。2017年,东莞与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又一次错过后,在面临着肇庆、珠海、中山等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出台了《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东莞要培育1-3家大型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5-10家大型关键零部件企业。

规划指出,东莞要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为主线,重点支持宏远、永强汽车等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推进东莞整车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技术及资本合作,进一步提升东莞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但在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华文看来,发展至今,东莞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仍旧存在规模太小、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相关企业也缺乏智能化、电动化等核心技术。“年产能达不到30万辆都很难形成领先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无法支撑科研、人才和其他投入,更吸引不了资本。”

以中汽宏远汽车为例,作为东莞市目前唯一一家具有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汽车制造企业,宏远汽车目前具备单班年产3000辆纯电动混合动力等大中型豪华客车的产能,但对比东风汽车、金龙客车等,差距甚远。同时,宏远汽车在整车轻量化、模块化、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长期投入,但对比来看,其在“三电”与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短期还难以与国内其他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张华文认为,尽管如此,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东莞未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依旧有很大想象空间。一方面,紧抓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智能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将其与宏远汽车结合,打造东莞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品牌。另一方面,加大对大湾区暂未引进的其他国内优势品牌的招商力度,在东莞成立华南区主机厂生产基地。

此外,他还表示,日前丰田、本田等车企日前针对供应链打造实时物流体系,凭借区位优势,东莞完全可以抓住机遇,在靠近广州的麻涌、沙田、厚街等地,划出集中连片土地,承接整车生产相应项目,在“一小时产业协同生态圈”中发挥出自身优势。

东莞应如何竞逐“新能源之都”?

从我国汽车产业变革的阶段看,汽车电动化已获得充分发展,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智能化、网联化,在这一趋势下,其产业价值和生态重构将不断加深。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龚佳勇表示,与整车项目失之交臂的东莞,势必需要寻找新赛道,才能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优势。“东莞可以继续放大‘三电’产业链优势和汽车智能化技术优势,提前布局,力争在全国走出一条新能源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

不同于整车项目,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中,东莞实际上拥有众多垂直领域优势,以“三电”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最具代表性。这使东莞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竞逐中,渐渐透出一定的底气。

在这一领域,东莞现已形成以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领域双向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消费电子的强势带动下,东莞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产业实力全国领先,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拥有东莞新能源和东莞新能德两家全球顶尖的龙头企业。动力电池上,东莞发展出氢动力电池和锂动力电池两大产业链,锂动力电池的电芯技术更是独占鳌头,排名世界电芯技术专利数量前40名的企业东莞占据了7家。

而在汽车零配件领域,东莞许多企业也在业内声名显赫。如祥鑫科技拥有强大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冲压、焊接以及热成型工艺,是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特斯拉等行业巨头的供应商。

十年一梦。发展至2022年的东莞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从此前较为分散的众多产业链,朝着集聚优势、串珠成链,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方向迈进。针对产业链精准施策,不断“补链”“强链”,提高竞争力,其中尤以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为主,这预示着,东莞在新能源汽车上再次更换赛道,开始攻克原本便具备优势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年末,比亚迪旗下东莞弗迪动力有限公司成功摘牌谢岗一块标准化产业片区,项目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与服务,这无疑是东莞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的重大突破,为东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了新优势。

张华文表示,2023年,东莞应该抓住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机遇,继续发力“三电”和其他核心零部件。“除了已经落地的项目,东莞还可继续争取电池、电控、冲压、轻量化等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

《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显示,到2025年,东莞将高质量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力争引进培育1家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汽车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深度参与大湾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

未来几年,东莞应如何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产业“新立柱”,并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张华文认为,东莞应依托自身科创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补强智能化这一竞争环节。“东莞要加强与一众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引进专业领域院士,完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同时,不断强化在核心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筑巢引凤,进一步带动整车项目进东莞。”张华文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世界工厂 新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