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消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12个城市群一体化差异较大 “十四五”新基建投资可达10万亿元

1月16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新基建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完成《新基建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总报告的撰写,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信通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相关团队参与了专题报告研究工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代表课题组进行报告发布。经课题组评估,选择重点关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关中、成渝、中原、长株潭、辽中南、海西、哈长、武汉城市群这12个城市群近些年发展状况。


【资料图】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这12个大城市群以20%的国土面积,地区人口超过9亿,约为全国总人口的65%,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达到3/4.城市群在提高经济效率和塑造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城市群是未来吸纳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载体,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十五年里,除了京津冀城市群存在反复,其他11个城市群内部地市之间基尼系数在缩小。

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和挑战。

1.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根据2006-2019年数据来看,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最高,从2006年协同水平得分38.55提高到2019年的72.13分。长三角紧随其后,这两个城市群为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得分在30-40分区间的,分别是山东半岛、京津冀、中原、武汉城市群。得分在20-30分区间的,分别是成渝、长株潭、海西、辽中南城市群。得分相对靠后的是关中、哈长城市群。

2.城市群碳减排挑战突出。预计中国每年碳排放总额在105亿吨左右,总量居世界前列。城市群作为产业人口集中地带,经济密度较大,碳排放总量规模较大,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3.城市群实现协同发展面临挑战。当前各个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以城市为主体。虽然国家出台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但是城市群内部政策协同并不容易,各地均有其优先的政策目标。珠三角在同一个省内相对好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但是其他城市群实现协同面临挑战。

“新基建”概念刚提出之际,市场对此的理解存在差异,有认为对基建的数字化为新基建,也有将纯数字化内容作为新基建。国家发展改革委后来给出了官方定义,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新基建七大领域的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亿元,增长潜力巨大。当前对新基建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定位、应用场景的研究和讨论还比较少,需要提前谋篇布局,完善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一是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新技术加速出台政策指引、加大国际合作并且因地制宜地增加城市群内高质量的新基建供给。二是可以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主体的治理组织体系、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以构建有效的城市群机制。三是可以通过融入国家发展规划、构建协调一致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破解城市群数字治理困境。四是还应推动共建共享的城市群投融资机制,并且在新基建投资中充分调动各类企业投资积极性和加大政府投资和融资支持力度。

俞建拖表示,新基建布局的七个领域里,不仅包含着作为公共物品的基建特色,背后还包含着巨大的产业。预计2022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在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预计2023年新基建投资规模会达到3.19万亿元,同比增长6%。新基建能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推进智慧政务、远程医疗、数字教育、产业结构升级、交通网络一体化智能化、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建筑与交通等应用场景。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李俨表示,新基建不仅具有公共属性,还因其涉及大量高技术。在传统基建领域,一定程度上允许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允许有一些区域性的方法,但是因为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风险和资金需求比较高,建议尽可能完善顶层设计并统一标准。这样在不同城市群可以使用同样的技术标准,可以大幅降低技术的应用风险。过去2G、3G、4G等传统通信应用,大量是运营商部署后把资源分配给用户使用。现在5G大幅提升了全国消费场景应用,还有利用5G技术去改造各行各业,企业自身有愿望利用自有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特色的企业专网,这个时候企业能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但是频率资源解决不了。建议在城市群建设时,政策可以向企业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基建的建设中。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疫情这几年带动了新基建的逆势增长,但是也有机构预测2023年随着工作状态从线上转向线下,新基建里的服务器、算力等增速会放缓。城市群利用物联网、5G网络等加强水环境、物流、交通、应急等联动,实施过程中不乏协调力度不够的现象。技术上实现物联感知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应用场景上需要更多的机制、利益、协作等方面的支持。最好的技术用上去,但是应用层面的效果还不够好。当前的IT设备,包括5G、服务器、存储、算力中心,它们的生命周期在五年左右。未来可持续、可运营、长效化、自身造血,通过用户付费、服务付费等构建的新基建,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