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头条!银行同业存单将面临到期高峰 2月市场资金利率或仍有波动风险

进入2月后,银行同业存单逐渐进入到期高峰。WIND数据显示,2月6-10日,同业存单到期量上升至4270亿元,高于1月28-2月3日2433亿元的到期量,而后三周到期量分别上升至5815亿元、7093亿元和7502亿元,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

进入2月后,银行同业存单逐渐进入到期高峰。WIND数据显示,2月6日至10日,同业存单到期量上升至4270亿元,高于1月28日-2月3日2433亿元的到期量,而后三周到期量分别上升至5815亿元、7093亿元和7502亿元,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

此外,本周银行间市场还将面临大量逆回购资金集中到期的压力。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共有1238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5230亿、4710亿、1550亿、660亿和230亿元。2月6日央行进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与此前持平,当日实现净回笼3730亿元。


(资料图片)

节后央行陆续回收流动性

市场人士指出,月初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少,央行回笼部分节前释放的流动性,有助于继续维持合理充裕的整体状态。但短期银行间流动性压力仍偏大,后续市场资金利率或仍有波动风险,2月资金面宽松程度或不及预期。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本周央行将结合流动性情况缩量续做到期7天期逆回购,陆续回笼前期投放的基础货币。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认为,春节过后逆回购集中到期与现金回笼银行的节奏不匹配是银行间资金面的风险点之一,1月M0(流通中现金)增加值的63%将在2月回笼,2月6日至10日到期逆回购需要央行小幅续做。

此外,2023年春节返乡带动的取现需求远大于提倡“就地过年”的2021年和2022年,因此不能简单通过逆回购投放总额环比大幅多增来判断央行对狭义流动性的呵护程度,同时采用逆回购而不是比照2020年部分采用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来投放期限相对较长的投放工具也表明央行对春节流动性的呵护力度低于预期。

仍需关注政府债融资和财政收支对流动性扰动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曦认为,2月政府债融资或对流动性造成一定扰动。对于政府债融资,根据一季度国债发行计划,2月分别有7只附息国债和贴现国债新发,综合参考1月及2022年同期各类型国债发行融资规模,预计2月国债融资规模约7000亿元,到期偿还规模约5000亿元,因此2月国债净融资规模约为2000亿元,相比1月33亿元的净融资大幅提升。

根据10余省份公布的2月地方债发行计划,2月已知省份发行地方债规模超3500亿元,由于2023年专项债前置发行节奏与2022年类似,预估2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或达到5000亿元左右。

对于财政收支,2月非缴税大月,税期对流动性扰动较小;出于稳增长的诉求和经济开门红的需要,财政支出保持积极。2月财政收支或将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财政存款方面,综合考虑2023年2月地方政府融资和财政收支的潜在变化,以及2022年同期财政存款规模,预计2月财政存款增量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对流动性产生一定压力。

东吴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勇认为,受缴税和财政支出季节性的影响,财政存款呈现“季初增加,季末减少”的特点,预计2023年财政支出进度将保持相对平稳,以保证可持续性,2月财政存款收回流动性约6000亿元。短端利率在央行的宽松政策周期下还会保持低位,波动情况需观察信贷投放节奏的持续性。上半年是经济复苏情况的观望期,长端利率有上行的风险。

月初金融机构融出仍相对谨慎

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各机构成交情况来看,2月初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水平的恢复情况相对较慢。2月1日,银行整体融出量从2.9万亿元升至3.3万亿元,反弹幅度不及今年1月初和2022年12月初。

此外,部分机构对于融出资金偏谨慎,7天和隔夜的利差维持较高水平。截至2月3日,DR001(银行与银行间以利率债为质押物的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回落至1.26%,隔夜利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DR007仍在1.82%,与隔夜利差达到50bp.

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部分机构的情绪变化和短期行为,并非货币政策方向变化所引起,因而对资金利率的影响可能较为短暂,并不会真正扭转资金面的方向,重点仍需关注央行投放资金规模及其对流动性的态度,还有M0回流情况。

一季度货币政策或重在“量与结构”

刘郁认为,当前处于经济恢复过程中,经济反弹幅度有待确认,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并未下降。货币政策方向是否调整,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当前经济处于修复过程中,需要货币政策予以支持,流动性相对充裕的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展望未来,在春节消费需求大幅回暖后,需求与供给修复进程的错配,或将推升核心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行压力,使货币政策被动转入观察区间,预计一季度货币政策或重在“量与结构”,轻在“价”。

浙商证券宏观李超团队认为,当前宽信用政策延续,2023年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侧重定向引导,未来有望继续出台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随着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上行,预计2023年全年货币政策宽松幅度或较2022年边际收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 同业存单 资金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