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议:看“山海连城”如何绘就“绿美”鹏城?(三)

山与海相拥,人与城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意象,是深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的生动缩影。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深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美广东”建设,以“绿”为底、向“美”而行,大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生态建设协同推进的示范路径。

下面,请随我们一起来看深圳如何高处“起笔”、细处“运笔”、实处“落笔”,绘就鹏城“绿美”画卷。

城园相拥、人城相融——深圳如何激活“绿美”脉搏?

绿美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城市健康肌理的外化表现。绿美空间是最具吸引力的人才磁场,也是衡量市民生活质量、居住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标尺。

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以生态筑城、山海连城、公园融城、人文趣城行动为抓手,见缝插绿、还绿于民,高水平打造宜居城市、公园城市,持续增强绿美空间有效供给,大力推动绿美生态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真正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真正实现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碰撞融合。

在深圳

公园是可以“拥抱”的

1238座花园景随身行

出门入园、推窗即景

绿荫如盖的公园,是市民百姓的休憩之地,也是城市文化的涵养之所。

近年,深圳从“点、线、面”多维塑造公园城市,公园化建设小微绿地,全方位挖潜城市空间,大力推广“零碳公园”“负碳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利用科技园区、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场站等复合建设点状、线状“类公园”,为鹏城“增绿添美”。

以前的深圳,“在城市里寻找公园”;如今的深圳,“在公园里遇见城市”。

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已建起超1000座公园,平均每年新建39个公园,公园总面积已达到3.81万公顷,公园500米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0%。

从“城市的公园”转变为“公园的城市”,不只是文字顺序的简单调整。

2022年,深圳出台《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打破公园边界设定,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一座人、城、境、业有机融合的绿美之都精彩呈现在南海之滨。

未来,深圳将加快建设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五园连通”工程,推进海洋新城公园群、前海公园群等8个滨海公园群和光明科学城公园群、低碳城公园群等11个城市公园群建设。今年,还将改造提升12个自然郊野公园,复合利用各类功能空间创建“类公园”、共建花园120个。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公园城市通过对生态、生产、生活要素的系统性协调、组合、相融,形成覆盖全市的一个‘山海城交融’的大系统,让市民走进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

在深圳

建筑是可以“呼吸”的

1.4亿平方米绿色建筑诗意栖居

既是建楼,也是种树

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如何处理钢筋水泥和青山绿水之间的关系,是深圳持续探索绿美、实践绿美的重要课题。

深圳不止植物“绿”,更有建筑“绿”。

建筑是人的栖身之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发展绿色建筑,为市民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是深圳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让城市生活更低碳、更美好的有效手段。

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强制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绿建标准的城市,深圳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条例、建筑节能条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

截至2022年底,深圳累计有超150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1.62亿平方米,成为全国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和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被住建部誉为住房和建设领域的“绿色先锋”城市。

不同于传统建筑的“被动式”发展理念,深圳绿色建筑打破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的隔阂,更“聪明”地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不砍山、不填水,向自然借土地、阳光和雨露。

深圳建科大厦通过最大程度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低耗能设计,整体节能率为60%;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采用窗帘太阳自适应控制系统等绿色技术,比起同规模的传统建筑可节省46%能耗。目前,深圳单位建筑面积的年均能耗仅为美国的23.5%、欧盟的30.1%,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在深圳

社区深处遇见“微型绿洲”

“向往的生活”照进现实

繁华、宁静只是一转身的距离

“高密度”是城市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有限空间里优化人居环境,是深圳一直追求的目标。

近年,深圳以绣花功夫大力打造共建花园,街道边角地或小区闲置绿地,经由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之手,变身为一个个家门口的美丽花园,市民成为赏花弄草的“园长”,展现出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果的“绿美”新风采。目前,全市各区已建成共建花园240个,2022年底前将增加到360个。

作为离老百姓最近的绿色共享空间,共建花园是打开家门口“世外桃源”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山海连城、公园深圳”愿景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圳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城市治理机制的先行探索。

只有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绿美”建设中来,才能让“绿美”更好地融入生活、沁入人心。

在共建花园里,市民不仅有机会享受都市里的田园生活,更能协调邻里关系,形成社区凝聚力,逐渐塑造出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氛围。

从此,深圳这座极具现代感、未来感的现代化都市,也拥有了田园美意、晴耕雨读的美好。

在深圳

林间湖畔跃动点点绿意

既是城市“后花园”

更是人才“会客厅”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深圳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中,时时处处事事想到人才,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优势。

在后海片区,深圳打造了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它既是深圳人才政策宣传的一扇窗口,也是深圳人才享受生活的一片乐土。人才公园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周边环绕着腾讯、阿里、华润、迈瑞等诸多知名企业总部,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这里集聚。

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深圳大力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用“绿美”生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深圳人才公园的湖面上,激光投影出八个大字。在这里,随处都能闻到“人才的味道”,处处都能感受到深圳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

人才星光桥横跨湖面而建,矗立着30余位深圳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星光柱,彰显出深圳对人才的致敬和大力引进之决心;绿道两侧的π桥,数字排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第2017位,寓意着深圳创新无止境之追求。

高朋满座的“求贤阁”,常年定期举办院士讲堂,已经成为深圳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人才交流平台;园内特别设计的最美公式长廊,将创新人才理念与绿道巧妙结合,人们在这里漫步游憩,感受智慧光芒;公园里的未来人才实践基地,近年举办了系列青少年创客活动,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热爱创新的种子。

“绿美”生态也是“创新”生态。2022年10月,南山区“人才日”系列活动在深圳人才公园拉开序幕,当天现场同时举办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论坛,并设置产品供需对接展,54家企业携创新产品参展,9家企业发布新品,8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现场签约。

(文章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山海连城 绿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