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讯:专访普华永道周瑾:惠民保助力普惠保险体系建设 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历经八年发展,惠民保已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代表产品。
惠民保,全名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由政府指导、第三方保险公司根据每个城市情况承办定制、居民自愿参保。
自2015年深圳开展首个试点以来,惠民保以“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障”为亮点,逐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资料图】
火热的背后是可持续发展隐忧。自惠民保产生,“死亡螺旋”、不可持续、“惠而不保”等争议如影随形。作为普惠型商业健康险的代表,惠民保如何走向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更进一步,如何以惠民保为起点,扩大产品内容、提升保障范围,构建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也成为保险业探索创新的重点方向。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惠民保不断创新探索,已在高质量发展方向上已进行多项突破性尝试,其发展路径为保险业扩大普惠产品范围、构建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以及在平衡多方价值评判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可持续性探讨:惠民保是否走入“死亡螺旋”?
当前,业内对惠民保的质疑主要有二。
一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惠而不保”问题——即免赔额度高、除外免责多,难以覆盖健康体日常需求;二是从行业可持续角度出发,惠民保以“低门槛”为亮点,可能吸引大量次标带病群体,引发“死亡螺旋”,陷入可持续发展困境。
周瑾表示,“惠而不保”问题更多源于消费者对惠民保产品的定位偏差;健康体脱落,次标带病体大量涌入导致的“死亡螺旋”则是惠民保当前的核心困境。
“大部分对于惠民保增值服务、除外免责、免赔额度的质疑,都源于消费者对于惠民保定位的认知偏差。”周瑾表示,“惠民保的核心特征在于普惠,即‘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障’,这意味着在保障责任、服务品质上,惠民保和保费高昂的高端医疗保险产品有着无法消弭的天然定位区别。”
周瑾建议,宣传惠民保产品时,突出其普惠属性及基础保障功能,避免使用带有“全能”含义的词汇,“夸张宣传下,消费者易对惠民保产生过高预期。现实中,一款产品不可能便宜又全能,但有可能便宜而实惠。”
更进一步,周瑾指出,虽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开发过程中,保险公司仍应持续挖掘需求,以提升健康体获得感为导向为消费者配备多维度基础服务。“这关系到惠民保所面临的核心困境——‘死亡螺旋’背后的可持续发展困境。”
“死亡螺旋”指健康险经营中,健康体不断退出,保险公司提升产品费率,进而导致次健康体退出,最终保障失败的恶行循环。周瑾表示,当前,我国惠民保发展时间较短,“死亡螺旋”尚未出现,但个别指标发展趋势已与其前期态势一致。
“例如,过去两三年,我国部分地区惠民保赔付率上升。这是‘死亡螺旋’的特征之一。”周瑾表示,“目前,惠民保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参保率的不断提升,新参保人群与旧样本存在差异,以及产品责任不断调整优化,都使得是否出现‘死亡螺旋’的结论尚待观察。但参考全球案例,‘死亡螺旋’将是惠民保实现商业可持续最大的隐患。”
未来,如何减少健康体退出,降低参保率低导致的保险资金池规模不足的风险,将成为避免惠民保走入“死亡螺旋”的关键。
周瑾建议,保险公司持续开发惠民保所应配备的基础服务,多维度提升健康体获得感。“健康体购买产品一年没理赔、,没服务,就没有获得感,会认为惠民保没用,进而退出投保。因此,惠民保需要做到保障基础服务、扩展服务维度,持续提供有获得感的服务生态。”
提升价值:惠民保助力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建设
瑕不掩瑜,近年来,不断升级的惠民保产品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已取得多项突破。
周瑾提出,评价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纬度有三:一是股东价值,考验产品获利能力;二是客户价值,衡量产品保障能力与运营成本;三是社会价值,关注产品是否有利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
依照上述三项维度,周瑾表示,惠民保近年的创新探索方向正不断沿高质量发展路径前进。
“对比过去以保费规模增长为唯一指标的粗放模式。粗放模式中,客户价值、社会价值被忽视,股东价值也可能因渠道费用和运营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周瑾称,“惠民保这一产品强调普惠属性、让利于民,极大地实现了社会价值;扩容升级产品、减少渠道费用,突破了以往的客户价值。三大价值得到平衡。”
具体而言,周瑾指出,惠民保与地方医保局打通、与跨领域机构合作、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实现风险减量等创新举措,均有利于实现股东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三者平衡。
例如,近年来,已有多地惠民保与当地医保个人账户打通,直接使用医保个账余额划扣保费,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力度呈直线式增长。
“这是很好的创新。其一,与地方医保局合作可以补充保险公司在数据方面的短板,将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嫁接至日常经营,实现精准风控;其二,医保局背书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保险公司宣传、推广、销售及中介费用,提升效率,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为开发有获得感的医疗建康服务,大病报销之外,已有多地惠民保着力提升特药服务,与健康医疗公司合作,促成产品有机结合。
“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医疗机构具备传统保险公司不具备的专业素养与科技能力,二者合作丰富了整个健康保险的生态环境。”周瑾称,“过程是艰难的。实践操作中,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思维方式、语言体系都有很大不同,有沟通障碍;双方的需求、痛点不同,要在差异中建立长期的共同目标,彼此坦诚、信任,就需要不断磨合。”
更进一步,周瑾表示,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在健康险产品中加入健康管理等以事前干预为主的增值服务,降低消费者发病率,可实现健康领域的风险减量,体现保障价值。“风险减量是体现保险价值的重要维度,绝不仅限于财产险领域。提高事前诊断率、提供优质医疗资源、降低发病率,这都是健康险领域的风险减量,可真正提升客户价值。”
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现,但结构性挑战依然存在。
“比如,保险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能不能放弃以保费作为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关注公司长期、可持续业务,构建兼备客户价值、社会价值的衡量指标,这是问题;再比如,当前积极入场惠民保业务的公司包括大批量财险公司,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持续经营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周瑾坦言。
需要指出的是,对保险业而言,普惠发展绝不止于健康险。
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将更加完备,保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人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有效改善。
周瑾指出,当前,惠民保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突破,为扩大普惠产品内容、提升保障范围、构建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例如,丰富行业生态、实现风险减量等措施同样适用于养老保险领域。
“以养老金融为例。当前,银行、基金、信托、券商均有服务于中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产品,但保险公司则可突出普惠属性,推出服务于全体消费者的财富管理业务,如商业养老金业务。”周瑾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