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青年教师因“非升即走”苦恼 国家、高校如何为其解困

正月已过,各大高校也迎来开学季,有批青年人此时却有些焦虑。

“虽然是3月1号才正式开始申请,不过学校给的最后期限是这周,所以时间还是挺紧的。” 国内某985高校的助理教师李建说。


【资料图】

李建要申请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是众多青年教师寒假就开始准备的年度大项目。在“非升即走”的人事制度下,项目能不能“中”,是青年教师们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

一路读到博士后的李建,如果这次申请的项目“中”了,那他就可以顺利地留在母校任教,否则就要重新开始寻找出路。“读到博士后的同学大多还是热爱这个专业领域的,并想继续从事研究,因此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不是少数。”李建说。

像李建这样的青年教师不在少数,无论是首次申请的“萌新”还是二战、多战,他们大多在寒假期间就挑灯夜战。面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青年基金项目,这一青年教师们走上科研道路的“第一道槛”,他们有哪些困惑?如今又有哪些政策在支持他们呢?

青年教师的烦恼

作为基础研究的关键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上资助了众多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其中,青年基金项目往往是多数青年教师的“第一桶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位和未来其他项目申请及职称评定。

随着申请人数的逐年增多,青年教师的焦虑感越来越强,在李建眼里最难的就是如何从工程类课题中提炼出基础研究问题。“我是工科生,研究的课题也都是属于那种比较重大的工程问题,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属于鼓励基础研究的基金,如果想中的话,申请就一定要体现基础科学问题的需求。”

他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类工科生来说,写本子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把遇到的工程问题浓缩提炼,并得出基础科学问题,然后用这些科学问题去申请基金,这样才有可能命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里,每个人提交本子的时候都有一项有关科学问题的属性,我填的申请就属于需求牵引、突破瓶颈这一类的。这种问题是国家重大需求,而我需要去总结出一些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写的时候还是挺难的。”李建说。

和李建不同的是,青年教师吴霖今年是第二次申请青基。他告诉记者,他在2020年博士后毕业后就留在了导师的团队,但是如果想变成正式教职的话,前提就是一定要拿到这个青年基金,尤其是在这种顶尖高校。“即使是去非顶尖高校,有国自然青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分项。”

相比李建的困扰,吴霖的焦虑更多源于对结果的期待。

“在准备的过程中,如果科学问题找得比较准,自己本身有比较强的创新性,思路又比较明确,其实完成的过程还是挺畅快的。”他告诉记者,可能最焦虑和痛苦的地方是关于结果,“结果出来没中的话,心理肯定是有波澜的,因为和自己预期中不太一样。”

数据显示,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项目申请294396项。经形式审查,共受理项目申请292827项。与2018年相比,2022年项目申请增加79529项,增幅达到37%。

一边是走高的申请人数,另一边是有限的资助项目,那些一击即中的申请者多是“幸运儿”。也因此,在吴霖看来,如果第一次申请失败,就需要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到下一年度的申请中。

“由于我有过上次失败的案例,所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说感受的话,就是需要保证平稳的心态和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写本子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去考虑最终的结果,要单纯地聚焦到本子本身。”

他说,写本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关键的科学问题,从工程技术问题出发,然后聚焦到个人认为重要的或者有创新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上,就这个过程是一个本子能立得住的根本。“第一次写本子的时候,是单纯从一些论文里去找问题,欠缺明确的工程实践需求,所以最后评审的时候得到一些意见和疑虑,这次我就吸取了教训。”

相比“萌新”李建和二战的吴霖,一回国就成功申请青年基金的陈昊无疑是幸运的。

在结束了三年的项目资助后,他又无缝衔接地开始申请面上基金。陈昊解释,面上基金是家自然科学基金里最基础的资助类项目,又称一般项目,青基结束后一般会申请面上基金,这个比青年基金竞争更激烈。

与其他在博士期间就在国内参与导师项目的同学不同,陈昊留学回来后写本子就有点懵。“当时申请青年基金的时候,发现海外读博期间是没有多少机会可以来参与老师项目的申请的,这和国内的同学们不同,这对我来说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薛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文霞等在《当前我国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压力分析》一文中表示,相对繁琐的科研管理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耗费明显。青年科研人员普遍在各类评审材料的准备、财务报销的手续、审计检查的应对等基础性工作中投入了较多时间精力。

该文指出,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显示,在申报和承担财政支持的研究或开发项目过程中,52.1%的青年科研人员表示“项目经费报销程序繁杂”,50.9%的青年科研人员表示“疲于应付经费审计”。建议加强对起步阶段青年科研人员的项目和经费支持,赋予更多科研自主权;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程序,节约青年科研人员时间,提供更多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机会等,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支持。

加大对青年人才的鼓励

在3月申请结束后,青年教师们还有半年的等待期,8月是收获结果的时候。

不管中选与否,青年基金申请的结束,才只是开展后续学术研究的敲门砖,青年教师们若是不能在规定的年龄期内选中,则会影响到后续的职业生涯。

根据规定,男、女青年教师一旦年龄分别超过35岁、40岁,就失去了申请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机会;分别超过38岁、40岁,将无法申请国家优青项目等。

面对此类情况,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高校科研院所已经开始行动,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和支持,其中包括“包干制”和职称评选。

2021年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科学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日常考核相互结合,并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

去年年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刊文提出,建议适时扩大青年基金、优青基金、杰青基金资助规模,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蓄积创新基础。

另外,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明确不采用“非升即走”等招录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去年就公开透露,复旦将推出“非升即走”的替代计划,不升也能留,只要青年科学家在行业内做得足够好,就可以留下来,化解“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压力。

在李建看来,对于想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申请到青年基金也只是一个开始。申请到了之后就要把它好好地做好,去琢磨好里面的问题。但青年基金往往资金不多,只是第一桶金,让大家有机会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可以去申请更多的项目,做更深入的研究。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安排,今年也会推出一些具体改革,例如持续开展分类评审、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

再例如,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继续开展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实施分类评审项目占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比重保持稳定。

以及稳步扩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后备军。加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统筹衔接,提升资助效益。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非升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