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看!“健康守门人”也应被守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六儿

上门入户做健康监测、为重点群体送医送药、保障群众基本看病需求……新冠疫情以来,村医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处境和发展也因此更受关注。

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49.0万个行政村共设59.9万个村卫生室,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有136.3万人。这一百多万名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长期扎根农村一线,被亲切地称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然而,他们长期以来所遭遇的收入低、机会少、环境差等难题也“劝退”了不少年轻人,不可避免导致了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短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直面乡村医生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明确到2025年要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员素质和结构明显优化,待遇水平得到提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在笔者看来,此次《意见》的实施将从三个方面守护“健康守门人”,为他们撑腰,进而助力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问题。

一是“诚意引才”。2021年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3.4亿,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239人次。相较总体而言,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多、人手少,同时队伍年龄结构不断老化。为多渠道引才用才,有效补充年轻力量,《意见》诚意提出要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倾斜政策等,多措并举鼓励人才流向乡村医疗机构。

二是“创新用才”。针对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低的情况,《意见》明确到2025年将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提高到45%左右,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乡村医生能有机会转化为执业(助理)医师。同时,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探索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等等,创新使用人才机制的建立,都为乡村医生拓展了空间,增添了信心。

三是“保障留才”。留住乡村医生,不能只靠“情怀”,必须要有体面的收入和完善的保障。《意见》提出落实“两个允许”,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同时要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服务的乡村医生适当增加补助,让乡村医生能够更安心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专门提出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对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明确要进一步提高其养老待遇,彰显了人文关怀,有望进一步为乡村医生解除后顾之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更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必然之举。去年11月,广东也曾专门出台《广东省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把完善乡村医生培养、收入、养老等政策摆在了更加重要位置。只有久久为功、落细落实,守护好“健康守门人”,才能让农民群众更有“医靠”。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词: 健康守门人 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