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焦点讯!香港保险业挥别至暗时刻!去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飙升200% 通关契机下今年有望超疫情前水平
随着2月6日中国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香港保险业正在走出至暗时刻。
“终于迎来曙光。”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通关以来,最近来咨询及购买保险业务的人多了起来。记者发现,近期,香港各大保险公司加大了招聘力度,各大社交平台上激增了不少投保人不远千里赴港投保的帖子和“投保攻略”“投保指南”,香港尖沙咀海港城人气正不断回暖。
3月10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2022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55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7%。而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为21亿港元,因个别保单及2021年基数较低而显著回升,同比上升200.3%,占个人业务总额1.5%。
【资料图】
尽管官方暂未公布通关后的数据,但多位受访专家和香港保险代理人均对香港保险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赴港投保的客流量和消费力将逐步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毛保费总额下降,内地访客新业务飙升
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2022年香港毛保费总额达到55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7%。
对于去年香港保险业期内毛保费总额下降,《蚂蚁金服》作者、财经评论员由曦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根据分析,去年香港保险业期内毛保费总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导致香港与内地通关受限,影响了赴港投保的客流量和消费力;香港经济受到疫情和社会动荡的冲击,导致本地居民对未来收入和财富增长的信心下降;香港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影响了投资型产品的需求和表现;香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跨境销售和电子平台销售的规范和监督,提高了赴港投保的门槛和成本。
此外,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也导致保费压力增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与内地未通关的情况下,2022年内地访客新业务却飙升。根据2022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为21亿港元,因个别保单及2021年基数较低而显著回升,同比上升200.3%,占个人业务总额1.5%。
从内地访客购买的险种来看,期内最受内地访客欢迎的保险产品为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内地访客新造保单41%、32%和19%。从付款模式来看,约95%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为非整付保费保单,即保费非以一笔过模式支付。
对此,有十多年香港及境外财富管理经验的香港安盛金融集团境外财富管理专家李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较2021年香港2022年的通关政策逐步放开,内地访客新业务较去年上升是正常趋势。
在安光勇看来,这一现象主要受到香港保险市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优势影响,以及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市场的信任和偏好。
由曦指出,尽管未通关,但内地居民可利用电子平台、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咨询、签约、缴费等操作,或借助亲友、代理人等方式进行代购、代缴等服务。他也认为,内地访客新业务飙升背后,内地居民对海外资产配置、财富传承、高端医疗等需求依然旺盛。同时对香港保险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逐步提高。
但一位香港保险从业者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业内签单仍主要依靠线下业务,与线上拓客相比,线下业务的成功率更高。
明年内地赴港投保规模有望超疫前水平
随着2月6日零时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大批内地游客开启了“报复性”赴港旅行。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月已有逾62.8万名内地旅客访港,为2022年同期的75倍;仅全面通关后的第一周内,内地访客数量便超过了20万。
在李梦看来,她认为今年“赴港投保”趋势将非常乐观,从通关到目前为止,虽然暂时没首季度数据支持,但从每日香港出境的访客人数逐渐攀升来看,对香港保险业发展有重大利好。
安光勇向本报记者指出,今年赴港投保趋势可能会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他表示,在数字化转型、保险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香港保险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对于是否看好未来香港保险业发展的前景,还有待观察。
由曦认为,今年“赴港投保”的趋势可能会有这样几个特点: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赴港投保的客流量和消费力将逐步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香港经济将逐步复苏,本地居民对未来收入和财富增长的信心将逐步提升;随着美元汇率波动加大,多币种储蓄型产品将受到更多青睐;随着重疾率上升,重疾险、医疗险等健康型产品将受到更多关注。
因此,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香港保险业未来可能会向加强创新能力、加强风控能力、加强合作能力这几个方向发展——加强创新能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强风控能力,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合作能力,在区域内外建立更广泛、更深入、更互利的合作伙伴。
政策端也在不断向香港保险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指出,香港正争取在南沙和前海等地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并将进一步研究实现连接内地与香港保险市场的可行模式,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备的保险枢纽定位。
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险业务,加快在前海合作区等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李梦表示,找准金融突破口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保险业”。“由于香港的保险产品具有长达170多年的历史,成熟度较高,产品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国际性外币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是对高净值人群十分有利的,加上大湾区政策支持,前景更加光明。”
行业的复苏同时反映在市场上,自去年11月以来,香港保险两大巨头——友邦保险(01200.HK)和保诚(02378.HK)股价均一路上扬。
将带动澳门保险回暖
与香港不同,澳门保险业在今年并未过多受到疫情影响,反而因香港久未通关吸收了一些客户,在2021年有效总保费总量330亿澳门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澳门金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澳门人寿保险新单保费272.42亿澳门元,同比增长1.76%。内地访客赴澳投保49亿澳门元,同比增长73%。
但当香港保险业回暖后,澳门保险业发展是否会受到波及?
对此,安光勇表示,香港保险业回暖后,澳门保险业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内地客户和赴港投保需求方面。澳门保险业和香港保险业的异同主要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定位上。相对于香港保险市场,澳门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产品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寿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对于投保人来说,购买澳门保险适合于对投保金额较小、寻求简单、保障风险较低的客户群体。
李梦认为,香港保险业回暖后,会对澳门保险业务增速有一定程度影响。主要由于澳门保险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暂没有专门的保监会,暂时只有澳门金融管理局下面的保险监察处。相比起香港的长达17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完善的监管制度,相信香港全面通关后,对内地访客的吸引力更大。
谈及香港保险及澳门保险的异同,李梦指出,两地产品的内容、保费率设计及保障期限等基本无差别,同时,香港及澳门的保险均支持多种货币进行投保;而差异主要体现在征费,以及香港、澳门的法律体系不同,对产品保障条款有差异,其中,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澳门属于大陆法系。
她认为,香港保险主要适合四类人群,学历和收入较高的白领们可能有移民需求;做贸易物流等企业主/金领拥有较多外币收入,长期的美元收入但外汇管制短期不考虑拿回国内,在香港澳门做保险理财,更顺理成章;而收入较高、有孩子的父母们考虑未来孩子出国读书、移民等,配置香港澳门保险是很好选择;另外还有其他资产配置的人士。
李梦建议,内地人购买港险,应尽可能开通香港本地银行户口,方便资金往来;此外,找信得过的代理顾问很重要,保险需要详尽了解条款。
安光勇认为,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需要注意保险合同的条款和保险公司的信誉度,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保险公司;其次,要考虑汇率风险和赔付风险,尤其是在跨境保险方面,要关注汇率波动和赔付风险;此外,还要了解香港保险市场的监管规定和消费者。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