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企业加码“低度”概念 新酒饮赛道迎变革
在高度酒仍占市场主流的大背景下,低度酒正在通过多种形式实现自身扩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本届糖酒会再次设立低度潮饮专区,多个低度酒以及新酒饮品牌纷纷亮相,试图继续扩大自身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代际更替和消费人群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青睐低度潮饮,更加追求悦己需求和微醺感受,以低度酒为主的新酒饮持续扩容。但整体来看,赛道热度在近两年趋于冷静,强势品牌逐渐出现,未来有望通过迭代整合保持高质量发展。
“低度”频频亮相
在参加洋河的微分子新品发布会之后,酒商崔永强感受到浓浓的青春气息。“很明显,这是定位于年轻人的非传统聚会场景饮用的产品。”
洋河股份总裁助理、产品总监张学谦表示,低度潮酒饮品工艺研究,是洋河技术突破的一个方向。同时,年轻态消费文化,也是洋河文化创新的探索。
根据洋河的规划,该款产品将采用线上电商为主,线下渠道为辅的策略,采用脱口秀、音乐片等年轻人偏爱的方式来宣传产品。同时打造线下的梦犸酒馆,采用微分子酒特调的多款白酒花式饮品,涵盖茶酒、酒咖等新品类。
“这与传统白酒打法完全不同,是在从多个方面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崔永强说。
记者了解到,以低度酒为主的新酒饮,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主要选择。2022年1月10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中提到,“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白酒行业分析人士欧阳千里表示,指导意见中的低度化白酒可引申为“低度化酒”或“低度酒”。目前市场上主要包括降(低)度白酒、配制酒、发酵酒。
另外,在黄酒论坛·会稽山兰亭品牌战略会上,会稽山总经理杨刚表示,“文明程度越高,酒精度数越低。”为此,该公司为兰亭品牌定出“低度中国酒,高端宴请新选择”,不再拘泥黄酒和白酒的范畴,而是从度数的对比中,推出高端优势。
多个白酒社群针对该战略进行讨论时提到,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低度酒的普及,也丰富了低度酒的使命。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低度酒为主的新酒饮,年轻消费者是主要人群。传统黄酒品牌以低度酒为传播重点之一,让低度酒切入更多人群市场。
一家服务新酒饮的全产业链服务商的营销负责人张青林(化名)告诉记者,公司服务的多家低度酒客户都参加了本届糖酒会,整体热度仍然很高。本届糖酒会的签单情况还有待统计,但从今年以来,公司整体订单增加接近30%。
同时,低度酒在消费端也获得更多关注。京东方面在糖酒会期间发布的《2023线上酒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自饮需求构建新场景,“微醺经济”持续升温。果酒产品的关注度增速较快,同比增长超150%。
新酒饮的变革
不可否认,酒类消费转变是一个长期趋势,消费人群的代际更替已经带来了消费习惯的变化。
陕西赋比兴酒业创始人杨哲表示,新酒饮是建立在代际更替、人群变化的基础上。消费者饮酒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从悦人变悦己,从过去的单一产品到现在的多元,这是新酒饮得以扩张的底层逻辑。
从需求端来看,Z世代消费者崛起,以及女性人群需求量上升,支撑着包括低度酒在内新酒饮的迅速扩容。
京东方面提供给记者的信息显示,酒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在口味的选择上得到充分体现。2022一季度经典款的关注度是果味款的6.2倍,2023缩小为5.3倍,更多果味的酒产品走入大众消费中。另外,近七成受访者对新口味与品牌的态度积极,表示“愿意多尝试不同的酒”。
记者梳理到,多股力量介入包括低度酒在内的新酒饮市场。
一方面是传统酒企布局。比如茅台推出“悠蜜”蓝莓酒;五粮液推出仙林青梅酒、百麓石榴酒等;泸州老窖成立果酒公司,先后推出“花间酌”“桃花醉”等果酒品牌。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此前表示,新酒饮持续火爆,已成为传统酒企谋求增长的第二曲线和饮料企业扩张的新战场。
另一方面,零售和餐饮连锁品牌也在推出自有的新酒饮产品。包括盒马、海底捞、叮咚等已有布局。另据记者获悉,锅圈食汇正在积极对接相关企业,筹备推出相关低度酒水产品。杨哲告诉记者,盒马、海底捞、叮咚等该类企业的新酒饮产品生长空间很好。未来零售商的产品品牌化,是必然的发展逻辑,以及具备场景的客户,都会在品牌化上发力。
不过,市场上更多的是独立的新酒饮品牌。张青林告诉记者,公司为诸多新酒饮品牌提供代工和一站式全链服务,目前定制客户一直都在增加。该类新酒饮品牌的成长不确定性较大,很多品牌的生命周期较短。
一位曾在获得融资的低度潮饮酒企工作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两三年前,市场上很多低度酒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目前还活跃在市场的品牌少之又少。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很多新酒饮品牌采用代工的模式,整体发展采用轻资产模式。市场推出一款产品,不需自建供应链系统,通过与代工厂合作,可完成瓶装设计、口味、生产、运输等。这是新酒饮市场迅速扩容的重要原因,但也是产业出现同质化的一个因素。
谏策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圣松曾撰文称,新酒饮的产品高度同质化,营销渠道同质化,重线上轻线下,导致忽视差异化竞争,消费认知难以培育。他建议,新酒饮品牌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并寻找口感、包装等方面差异化的生存之道,同时做好线上线下渠道,既要互补又要贯穿。
在欧阳千里看来,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区域,近十年销量增长近13倍,金额增长高达27倍,年均复合增长达144%。而国产清酒并无强势品牌。通过这种差异化竞争,可切走新酒饮的市场蛋糕。
上述多位人士表示,未来新酒饮赛道的投机动作会越来越少,中小品牌的生存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整个产业将向品牌化靠拢。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