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焦点:数字普惠金融成果加速落地
微众银行目前已服务超过3.6亿个人客户和340万小微市场主体;建设银行已建立起超过140余个普惠金融模型;光大银行APP客户数已突破5800万户……近日,多家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成果接连落地。
今年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并强调了金融资源的重要性。银行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实现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必答题”。
(相关资料图)
眼下,小微企业、“三农”主体不仅是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利用科技手段解决普惠金融普遍存在的风险高、成本高、收益相对低的痛点问题,正在成为银行机构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利器”。
多家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成果落地
“微众银行目前已服务超过3.6亿个人客户和340万小微市场主体,初步形成了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近日,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披露了以上数据。
而该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科技的赋能。据介绍,微众银行自建行之初就基于“开放蜂巢 Openhive”技术,构建了国内首个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并持续优化打磨,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国内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微众银行选择科技自主研发的道路,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专注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马智涛表示。
近日,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APP再次升级个人养老金专区,并优化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拓展数字便民覆盖范围,力求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线上普惠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APP客户数已突破5800万户。
建设银行则已经建立起超过140余个普惠金融模型,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数字化普惠经营模式,实现了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普惠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5万亿元,服务客户253万户。
“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为了顺应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近年来,不少银行制定和强化了数字化发展战略,探索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大量投入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也从基础的“线上贷款业务”逐步发展至以大数据和互联网科技为基础的、扎实的普惠授信、信用信息体系。银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布局也逐渐走向综合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
普惠线上贷款新增占比提速明显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纵观六大行2022年度业绩报告,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普惠线上贷款新增占比提速明显。
据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介绍,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39.34%,客户数增长20.87%。该行研发推出17款线上产品,普惠线上贷款新增占比超过62%。此外,该行持续做好业务连续性科技保障,推出“数字普惠”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科技赋能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万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投放超过4万亿元。该行线上化小微贷款产品余额达1.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53%。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截至一季度末,邮储银行包头市分行涉农贷款结余26亿元,全市累计建成信用村473个,信用户1.1万户。2022年,该行全行农业贷款(含线上信用户)放款2.47亿元,净增8100万元,占全部小额贷款净增的42%。
“我们的客户经理带着移动展业设备,在田间地头即可完成现场签约、现场放款,真正实现了把‘窗口服务’变为‘门口服务’。”据邮储银行包头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积极推进传统业务模式与新技术的融合,以移动展业为载体,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移动定位等技术,实现小额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贷后管理全流程线上化。为小微和“三农”主体提供既有温度又有速度的金融服务。
涉农数字普惠金融需求空间巨大
“蔬菜批发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今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就想着扩大规模,但无奈资金有限。”家住厦门同安区的苏女士经营着一家蔬菜批发店,扩张店面的想法数次因资金难题而被打消。邮储银行厦门同安区支行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相关情况,便向她推荐了该行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极速贷”,授信金额180万元。随之,苏女士扩大经营的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厦门分行聚焦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问题,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内部“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丰富资源,积极构建“金融+”惠农生态圈,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拓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取得积极成效。
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邮储银行明确表示,将以“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三农”金融集约化运营为支撑,持续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
“近年来,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主任龙文军表示,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银行物理网点建设和服务人员的开支,快速为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移动支付、投资理财、助农贷款等金融服务,破解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间制约。另一方面,依托灵活及时的扫码交易,交易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交易费用显著降低。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从长远趋势上来看,随着用户习惯的变化,农村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上升空间很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网点覆盖率低的情况下,利用金融科技远程服务产生的集约效果可能会超过城市,而且利用金融科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网点不足、服务渠道有限的痛点问题。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