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突破应用场景 光伏行业蝶变-观速讯

光伏行业正在突破产品只是用于光伏电站的刻板印象。

“进入太瓦时代的光伏,深度嵌入其他能源形态和应用场景,光伏等新能源站上时代C位。”在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如此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说的或许是真的,而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也不只是协鑫。在这次大会上,一大批光伏行业公司展现了他们新的变化。光伏企业们展现的并不仅仅是自身产品的技术路线变化与性能参数,更包括新的标准发布、新的应用场景展示等。例如,老牌巨头晶澳科技展现的“智慧能源零碳体验馆”,针对的是工商业建筑应用场景;组件厂商亿晶光电发布了匹配工业厂房建设需求的“星辰顶系列”组件和与商业建筑物外立面结合的“星云系列”组件,均是把光伏与日常生产生活直接挂钩。

随着光伏供能在我国电源类型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光伏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大。就在5月25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利用党政机关、校园、医院、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领域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动光伏的多种应用。

光伏行业不断自我突破

已经做到世界垄断地位的中国光伏行业仍在不断自我更新。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多家光伏厂商在展现自己的新突破。

首先当然是产品性能和技术路线上的。例如,隆基绿能(601012.SH)官宣了一项破纪录的创新成果,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该效率创造了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纪录。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三大组件龙头则均发布了基于N型TOPCon技术的组件新品。

但突破不止于产品,还有的厂家展现了他们对于标准的贡献。例如,协鑫科技官宣了新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标的修订进展。

“新版《标准》通过对关键技术指标的修订,可有效满足下游客户使用要求,规范颗粒硅产品市场秩序,重点彰显颗粒硅在品质上的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艺技术创新迭代,在标准结构、技术指标要求及分类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英文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标也已通过论证,目前正在起草中。英文版标准的申请将促进国际社会对我国颗粒硅关键质量指标的了解,建立统一供货准则,推动颗粒硅的国际贸易,提升颗粒硅的国际品牌度和全球占有率。”协鑫科技总工程师刘涛博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还有的突破是在应用场景上的,光伏产品正在打破只是用于光伏电站上的刻板印象。

比如,亿晶光电发布了最新研发的BIPV产品“星辰顶系列”和“星云系列”组件。“星辰顶系列”组件是与建筑屋顶相结合的产品,采用182mm大电池片及一体成型的镀锌铝镁材质,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高度匹配工业厂房建设需求。据亿晶光电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亿晶光电滁州基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铺设了星辰顶,装机容量达到18MW。“星云系列”组件则是光伏与玻璃幕墙结合的产品,能与商业建筑物外立面完美融合,为建筑遮阳和隔热的同时提供清洁能源。

又例如,协鑫集成发布的“莲花”系列高效组件新品,重点解决了因组件玻璃与边框存在高度差,表面灰尘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形成底部积灰带,而导致的阴影遮挡损失、热斑效应等危害,其意义重点体现在小角度安装的工商业及户用光伏项目上。

光伏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随着光伏供能在我国电源类型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光伏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大。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的光伏装机规模将成为所有电源类型的第一位,2035年光伏发电量将成为所有电源类型的第一位。这样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对光伏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设计。

就在5月25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加快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力争达50%以上;广泛拓展太阳能应用场景。鼓励在工商业厂房建筑屋顶发展“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开展“BIPV”“光伏+市政”亮点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复合型光伏电站应用示范,促进光伏与高效农业、畜牧业融合发展。

稍早些时候,上海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实施光伏+工程,落实《关于推进本市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沪建建材联〔2022〕679号)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交通设施、校园、水厂、公共机构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屋顶、外立面或其他适宜场地,积极开展光伏+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2022年11月21日,上海市建设科技推广中心就将一批新技术列入《上海市建设领域“十四五”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目录(第一批)》并予以发布。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向工业与民用建筑拓展光伏的应用。

据业内人士介绍,造价昂贵曾经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无法大规模产业化的制约因素。但随着光伏组件整体成本的下降,加上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给BIPV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20余个地方政府出台建筑低碳、节能相关政策,推进BIPV建设被重点提及。

“当前,各种新能源形式都在加快破茧成蝶,所有行业同仁的努力,客观上都在催生更大的科技裂变,加快能源革命的进程。从曾经的‘光伏+’到今天的‘沙戈荒’,以及‘硅光氢’‘风光储氢氨’等,新能源将不断进行跨界组合,拓宽应用场景,形成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型。”朱共山在演讲中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