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亟待提升――专访安永大中华区合伙人刘国华 今日聚焦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聚焦“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博会”)于6月14日圆满闭幕。碳博会期间,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探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顶层设计。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双碳’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必要支撑。”刘国华说。

刘国华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须久久为功,绿色低碳政策须逐步完善。在“双碳”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政策与标准的有效衔接,确保标准的一致性,并积极关注国际标准变化趋势,加强国际交流,将国际标准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

作为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正式启动,纳入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2021年末,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实现了99.5%的履约率。如何做好第二个履约周期管理,进一步激发全国碳市场活力?刘国华认为,应尽快纳入更多的行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助力企业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清洁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建议尽快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申报,提升环境权益的市场化空间。此外,期待绿色电力与绿色证书体系能与全国碳市场更好地融合发展,避免环境权益的重复计算,为各类控排企业提供更多的减排路径。

“上海市作为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经过数年的碳交易试运行,全市高耗能行业碳排放降幅明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自主减排意识加强。这些成绩得益于完善的制度和广泛的交易主体。此外,上海市碳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开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刘国华表示。

全国碳市场以低成本、高效率助力碳减排,充分发挥价格发现作用,推动了不少企业的绿色转型,也证明了碳金融推动低碳转型的有效性。“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以稳定且活跃的交易市场为基础,但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相对较低。因此,提升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国华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