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透明保障“直供直销” 中药交易中心发起“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指数不断创下新高,进入夏季出现“淡季不淡”的反常现象,多味中药材“一日三价”,不断打破价格天花板。中药材价格普涨,加重了患者负担,有患者发现自己的方子较涨价前贵了一半,有些甚至涨了三分之二,还有一些患者遇到无法获得必要药材的情况。行业分析指出,此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囤积居奇者的肆意炒作,加剧了供需失衡,让中药材背离了治病救人的目的。

面对当前困境,中药行业多方积极发起、组织遏制不合理上涨、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和行动。日前,中国中药协会向行业呼吁科学、合理采购中药材原料,克服压力保证采购周期内的药品供应,鼓励促进产销直接对接,尽量减少中间炒作环节。随后,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下文简称“中药交易中心”)迅速响应,发起《关于推进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遏制不合理涨价的倡议》(下文简称“倡议”),并启动保障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的“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

根据倡议,“中药产销联合体”将基于中药交易中心的数字化平台优势,形成“价格透明、质量透明、产销过程透明”的“三透明”体系,能够有力保障中药材、饮片“直供直销”,避免传统市场交易的层层加价,杜绝囤炒。同时该联合体将秉持“共享利益、共负责任、共担风险”的常态化运作机制,以遏制中药材无序涨价乱象,长效助力中药(材)“稳价、稳供、保质”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药交易中心与生产端共建覆盖全流程各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保障道地药材生产全程溯源,并采用“透明成本法”让各环节成本一目了然,实现了中药材、饮片交易的价格透明、质量透明。交易中心还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优势,建立大数据监测和预警机制,为种植生产和医药机构购买提供数据支撑和“直供直销”的供需匹配、交易服务,实现了产销过程透明。

中药材价格的持续飙升,不仅引发患者吃药贵问题,同时也让行业遭遇危机。专家指出,当中药失去了“简、便、验、廉”的优势,患者势必会降低选择中医、中药的积极性,进而减弱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力;同时囤积炒货的行为严重抑制了中药材的流通,导致中药材原料交易持续呈现有价无市的状态,库存消化明显受阻;在上游,种植户普遍只关心种植收益而忽略了市场存量,在盲目扩大种植情况下,各行情高涨品类将会再次出现产量激增的情况,未来相关品种的价格或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些都将对我国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中药交易中心的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6月底,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达到3574点,与2023年1月份2832.48点相比,增长了26.18%。其中,2023年1季度和2季度增速分别达到了7.23%和17.68%,增长力度依然强劲。

中药材价格的异常上涨和下跌,都会对行业造成长期的伤害。此次中药交易中心发起的“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被行业视为是应对囤炒的有效模式,将有力解决价格暴涨问题,为当前的中药材无序涨价“降温”。

作为“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发起方,中药交易中心此前为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采提供服务支撑。此次联采被业界评价为“在药品领域,中药饮片采购的方案设计和操作难度最大”,吸引了328家饮片企业参加,最终100家企业中选,实现了29.5%的平均降幅。其打造的“质控溯源、质量保险、合量议价、交易结算、质保仓储”五大核心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中药交易效率低、追溯难等痛点,并建立了“优质优价”保障体系。

根据倡议,“中药产销联合体行动”包括了道地药材产区政府、中药材/饮片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针对各参与主体,倡议呼吁各道地药材产区政府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农户建立现代化种植基地,提升产区标准化种植与保供能力;呼吁各省市医疗机构积极加入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共享全国中药饮片联采达成的“优质优价”的供应能力;呼吁各饮片和中药生产企业、医疗机构、药店等机构加入联合体,与道地产区实现直采、直供,拒绝被市场炒作者“裹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