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点燃东陂乡村新活力|“百千万工程”连州行

“走,到镇政府看‘村BA’去……”下午6时30分,连州市东陂镇大江村村民谭安杰正在打电话邀请老友一起去看球。最近半个月来,每到傍晚时分,东陂镇很多群众都在呼朋唤友前往镇政府篮球场。这源于该镇举办的首届“村BA”——“九龙争霸”篮球赛。

发展农民体育,既是丰富农民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也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陂镇通过“村BA”搭建起乡村运动平台,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更由此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以“体育+”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兴了乡村文化


【资料图】

塑造文明新乡风

赛场上,球员激烈争夺,扣人心弦;赛场外,观众热情高涨,喝彩不断……7月13日晚7时,随着裁判一声哨响,2023年东陂镇首届“村BA”——“九龙争霸”篮球赛在镇政府篮球场拉开帷幕。

东陂镇首届“村BA”赛程约1个月,参加比赛的是镇9个行政村的9支篮球代表队,队员为本村的户籍人员或镇驻村干部。

篮球运动在东陂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这场赛事的举办,掀起了篮球运动新热潮。“我们村有比赛,当然要来现场支持啦。”谭安杰说,村里很多人都喜欢打球,这次比赛吸引不少村民来到现场呐喊加油,“感觉村民凝聚力和归属感更强了,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

“在赛场上可以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我们东陂村队已完成6场比赛,其中获得5场胜利,希望我们的团队再接再厉,发扬拼搏精神,争取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名次。”8月7日,东陂村球员谢敬峰告诉记者。

球场边坐满了群众。

东陂镇的“村BA”开赛以来,除了平均每场线下参与人数近千人次,线上直播观赛人数更是每场超4000人次,特别是开幕首日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1.6万人次。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欢迎来到东陂‘村BA’直播现场,今天比赛是由东陂村对垒香花村……”19时,比赛开始,东陂镇大江村“雁归”大学生廖妍盈和范诗怡在镇政府篮球场,对着手机屏幕开启赛事直播。

“雁归”大学生廖妍盈和范诗怡直播“村BA”。

赛事期间,正值暑期,不少“雁归”大学生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印有家乡名字的队服参加比赛争夺荣誉。同时,他们还自告奋勇助力赛事直播,传递精彩赛事,展现乡村体育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凝聚起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参加本次比赛的“雁归”大学生共有90人,占比62%。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才加入。我们通过比赛,吸引了大量‘雁归’大学生通过体育赛事了解家乡发展情况,关心家乡发展面貌,参与家乡发展事宜,一举‘三得’。”东陂镇党委书记吴飘扬说。

东陂镇的“村BA”,富有乡村文化气息。比如,该镇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陂腊味作为赛事奖品,体现浓郁“乡村范”。比赛期间,该镇还向群众表演了舞狮等民间文化,既为球队加油鼓劲,也展示当地文化底蕴,吸引观众驻足,让精彩比赛和特色文化相得益彰,推动乡风文明。

旺了乡村产业

农文旅体融合促发展

吴飘扬介绍,东陂举办这场赛事,旨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引领乡村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东陂落地落实。

今年来,东陂镇积极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该镇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能,把马头陂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村。利用天然泳池上下游沿线河流生态自然优势,该镇在马头陂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河道生态性、观赏性及亲水性,营造水景观、挖掘水文化,引入餐饮、零售等商户,满足游客需求。7月以来,每日吸引游客超千人,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二月二、三月三、元宵节舞火狮等传统节日,该镇深入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内涵,吸引大量市民参加,激发了干群建设家乡热情,凝聚起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同时,依托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冯达飞纪念馆,开设红色文化研学路线,2023年该镇接待研学队伍超60批次,“研学旅游”产业雏形初显。

接下来,东陂镇将进一步整合辖内的连州地下河国家5A级景区、马头陂农田综合体等资源,结合冯达飞纪念馆、省立文理学院旧址、前江铺伙铺文化、茶盐古道等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资源,提升镇级基础设施,配套高端民宿、酒店、度假村及相关休闲娱乐设施,形成一条“农文旅体”结合的研学路线,助推东陂全域旅游新发展,以“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纵深

探索乡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

一村(美丽西塘村)、一路(烽火研学路)、一陂(山水绿陂)、一带(河溪景观带)、一园(时光田园)、一营(猎趣营地)——总投资约9000万元的连州市东陂镇西塘山水绿谷文旅融合项目自今年1月动工以来进展顺利,该镇将以此项目为平台,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跑出“加速度”。

西塘山水绿谷文旅融合项目,是东陂镇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项目依托当地厚重的文化资源、优美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省立文理学院办学旧址为核心,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为主线,以乡村绿色风貌为底色,开发上述提到的6大产品,探索培育乡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该镇加大对西塘古村保护利用,目前已完成东茂祖厅、陈氏宗祠和双桂门楼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并在建设中注重加强对古村传统风貌的保护,避免大拆大建、同质化建设和盲目投入;同时,该镇加大对省立文理学院在西塘办学这段历史的挖掘,联合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深挖提炼历史素材,为下一步开展研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依托西塘村绿水青山、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文化等资源,东陂将“山水+休闲、田园+体验、文化+研学”有机融合起来,发展研学科教、田园体验等乡村经济新业态,着重在乡村民宿等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丰富内涵、规范发展、创新经营模式,以增强其增收致富功能。其中,项目充分利用西塘村自然山体开发建设特色民宿,盘活了村中闲置用地新建清风民宿,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床位300余个。

建立村集体和村民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东陂在该项目建设中探索实行“村集体提供土地资源+村民提供闲置资产+政府组织建设+企业包装运营”的模式,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闲置民房等入股,并通过“人头股+资源股”方式将收益进行分成,这个不仅增加村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又有利于整体经营管理。同时,引导龙头农业企业与农民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西塘村近千亩连片土地,大力发展富硒丝苗米和饲料玉米等农业产业。如在饲料玉米种植中,农民提供土地参与田间管理,企业负责种苗培育、提供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以及农产品销售,净利润按比例进行分成,帮助农户节本增收。

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入乡创业。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经过该镇引导,当地“90后”青年曾华彬回乡创业,在西塘村流转了100余亩土地打造红满天花卉种植基地,建立了5个现代化数字化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红掌。经过3年发展,该基地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

(文章来源:南方Plus)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