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民生齐步走 “汽车城”嘉定疾驰高质量发展赛道

上海嘉定是沪宁发展轴上重要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也是上海的产业重镇和制造业大区。近年来,嘉定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形”“神”并重推进新城建设,做优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新城。

强“王牌”增“底牌”,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

作为汽车重镇,汽车产业经过多年耕耘,已成为嘉定区的一张产业“王牌”。把握汽车“新四化”,嘉定做强“三港两园”载体布局,不断拓展汽车产业的外延和内涵。在22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介绍,区内已集聚汽车“新四化”企业600多家,2022年总产出突破16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嘉定在全市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域开放,上汽享道、AUTO X、百度、小马智行等多家智能网联企业在此持续开展测试与示范应用。此外,代表上海参加国家“双智”试点,智慧交通“嘉定标准”升级为市团体标准。


【资料图】

汽车并非是嘉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底牌”。除汽车产业外,高端医疗设备、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已显现规模。以联影、三友医疗、康德莱等头部企业为抓手,嘉定区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基地,2022年总产值达235.8亿元。另一方面,嘉定承接全市集成电路“一体两翼”中的“北翼”,持续做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平台功能,形成覆盖中试、研发和量产的集成电路产线。在线新经济方面,嘉定打造“1+X”直播经济新生态圈,2022年实现总产出3119.2亿元,完成电子商务零售额1017.4亿元。

伴随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今年以来,嘉定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001.6亿元,增长11.1%,新设立企业2.7万户,引进亿元项目167个。

此外,作为老牌的科学卫星城,科创与嘉定天然贴近。嘉定区探索以产业创新联盟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已举办5届的长三角科交会影响力持续扩大,积极推进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蓄创新动能。截至去年底,区内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为全市第二。

新城建设“形”“神”并重,重点项目注入内生活力

“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定位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的嘉定新城,不仅要塑造崭新的城市“形”态,更需要通过导入重大功能项目,加快凝聚功能“神”态,为新城注入内生活力。据介绍,嘉定新城已全面落实31项重点任务、153个重大项目,今年还导入了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上海360汽车耐力赛等重大功能性事项。

“三大示范样板区”——远香文化源、嘉宝智慧湾、印象西大街是嘉定新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嘉定新城“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观察窗口。目前,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新三件套”建设稳步推进,市民驿站、江南书局等文化项目加快施工,保利大剧院推出沪上最大规模户外水景光影秀,城市“会客厅”功能更加丰富;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西门旧改二期房屋征收签约,年底将实现首发地块出让;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首发地块“星汉空间”项目正式开工,将建成全市最大的近零能耗单体建筑。

陆方舟表示,嘉定推动“一城一中心”“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绿环”建设,努力把嘉定新城打造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惠民“力度”提升宜居“温度” “教化嘉定”展现人文魅力

在一座卓越的城市,民生幸福是坚实的底色。教化嘉定,温良敦厚,一系列民生措施展示了它的温度。

可以上外教公益课堂、可以购买“名特优”农副产品、可以开办“跳蚤市场”……这样集多种便民、乐民服务于一身的场所,就是上海嘉定正在推进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这是该区在打造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的过程中推出的特色载体,也正成为区域社会治理的一张新名片。据介绍,嘉定区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66家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在已建成33家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再建设10家。

教育与医疗是最被市民看重的两项民生资源。素有“教化嘉定”美誉,嘉定区先后引进上实嘉定新城分校、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2022年,嘉定区建成开办18所学校,今年还将再建14所,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医疗资源方面,嘉定区内第三家三甲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与此同时,嘉定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截至2023年7月底,社区门诊量占嘉定区域内常住居民门诊总量比达到43.6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科目平均设置达到15个,每月平均下沉专家238名。

“在民生实事、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好的服务温暖人心,聚焦老小旧远、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更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陆方舟说。(杨子华)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