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古城修缮争议: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如何平衡?

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古城因在修缮后引入商业经营项目,引发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受到持续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视新闻近日调查发现,甘天水市斥资8.8亿元修缮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一些经营商家私自搭建、更改院落原貌,并且存在消防隐患等乱象, 甚至还有一处古建筑被改造成日式餐厅。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有2700年的建城史,境内保存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

天水古城西关片区古街、古巷、古树、古民居众多,但古民居大都墙倾顶陷、柱架糟朽、排水不畅,为对这一历史街区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当地2018年启动实施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29座文保院落由于修缮得以“复活”,其中省保级1处、县保级3处、保护点25处。

界面新闻查询公开信息得知,天水古城西关片区综合保护与利用项目由天水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18日,企业注册资本2亿元,主要经营范围是天水市名城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利用、经营,房地产开发等,是天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属国有企业。

2022年11月18日,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公航旅集团”)完成了对天水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收购。

据了解,甘肃公航旅集团于2011年1月组建成立,是一家国有独资投资公司,负责甘肃省高等级公路、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事业的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和培育开发。该公司拥有50余家子(分)公司,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是中国西北地区资产体量最大的国有企业。

2022年6月18日,经过修缮的天水古城正式对外开放,2023年春节期间,天水古城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80万元。 天水市融媒体中心7月份曾报道,西关古城作为天水市“夜经济”的打卡时尚圈,已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新时尚,不仅为市民游客消夏纳凉提供了好去处,也为城市夜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天水古城项目受到甘肃省高层领导重视。2月7日,甘肃省副省长赵金云曾调研天水古城景区,详细询问了天水古城的经营业态、主要功能、文保院落修缮等信息。5月25日,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调研天水古城景区,他指出,天水古城要立足自身文化、区位优势,持续丰富提升景区业态,更深层次促进景区消费升级。

根据央视新闻引述天水市财政局数据,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超过8.88亿元。然而,“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时间,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改头换面’,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成为了游客消费场所。”报道称。

报道显示,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如今,台明(中国古建筑都建在台基之上,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院落地面被木板全部覆盖,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

天水古建专家赵昌荣介绍,“赵氏祠堂后面的第三院,整个油漆全部刷了,商家把那些刻有棱角的东西全部都磨平了。还有16号院,为了方便顾客上下,院落经营者把原来的楼梯都取掉了。”

天水古城特聘顾问、负责修缮古民居的专家黄国翔认为,这种改变古院风貌的新加和改建,对文物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央视新闻报道,黄国翔等人早在2022年年底就发现问题,多次要求经营主体停工整改并修改装修方案,但负责运营古城的甘肃公航旅集团对此置之不理,并未叫停施工。

据了解,2022年9月,天水市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9处文保单位特许经营权,同时要求,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相关流程,履行审批备案手续。但是,在商户档案中,存在不少申报业态和实际经营业态不符的情况。

秦州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股股长汪祥军称,其上级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但对于天水古城中经营者未经批准改头换面改变经营项目的情况,汪祥军表示,没有收到过经营者上报的报批材料,所以无从监管。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古建筑专家黄滋告诉界面新闻,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颇受关注的话题。

“历经风雨留存下来的文物建筑,都承载着当时的生产和生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植入新的文化元素,才能唤醒其活力,延续其价值。”黄滋认为,“古建筑利用本身没有问题,把空间、文物本体、历史氛围保护下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的前提下重塑建筑的现代功能,老建筑转化成文物资源,古建筑才能活起来。”

但是,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重中之重仍然是保护。“保护应当是底线。”黄滋说,“在利用过程中,不应对保护的本体造成破坏和干扰,在引入商业业态以后,业态至少要跟保护对象的核心价值主体、文化核心内容不产生冲突。”

黄滋曾在其文章《保护利用相得益彰》中提到,文物建筑“不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利用就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因此在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配套出台文物建筑利用的制度和政策,对利用进行规定和约束。比如在利用中,文物建筑现代功能设施和元素的植入,需要配套采暖、通风、照明等硬件设施,那么消防安全如何保障,新的设施如何融入老建筑等,都需要进行调研、梳理,制定细则,并一一遵循。”

针对天水古城修缮之后出现的问题,8月20日,天水市委、市政府回应称各相关部门在前期排查整改的基础上,对天水古城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台账、限期整改销号。

将由文物主管部门牵头,对全市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同时,集中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活动。由消防部门牵头,联合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文物古建筑等文保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对天水古城运营企业及经营商户开展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引导运营企业和经营商户在活跃市场氛围的同时,坚持把文物保护和安全防范放在首位。

天水市表示,将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监管缺失、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8月22日上午,界面新闻致电甘肃公航旅集团天水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7月29-31日期间,央视对天水古城进行了暗访和公开采访,调查发现古城内古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方面的问题,此后该公司就报道披露的问题开始整改,目前已整改结束。

针对天水古城内部分院落更改原貌、私搭乱建,经营项目和申报项目不符合,以及文物保护建筑监管等问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近期正在对古城内入驻的商业业态进行全面排查,包括对私搭乱建现象进行排查。“有小部分目前还在整改过程中,大多已经整改完成。”该工作人员称。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