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集中供冷的低碳发展在扩大温差上还有很大空间


(资料图)

为探讨极端气候问题下的民生与基建话题,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于8月23日下午,举办以“集中供冷的低碳发展空间”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主任、教授级高工王永红从节能又减碳的方向阐述了集中供冷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一些年中,我国有些地区并没有全面实行峰谷电价,导致这些地区使用集中供冷的优势打了折扣。据王永红介绍,区域集中供冷最早是出现在峰谷电价政策优惠的一些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集中供冷结合了冰蓄冷技术,“冰蓄冷可以利用夜间的低谷电价进行蓄冰,但是这种方式引发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这虽然是一种节钱的方式,但是可能不节碳。”

王永红补充,“之所以加了‘可能’,是跟电网综合起来看,冰蓄冷可能用了电网低谷消化不掉的电,对电网来说是一个节碳的方式。我们现在正在发展碳计算,可能从整体行业碳计算的角度来说是节碳的,但减碳多少,尚无定论。”

“但从一点可以看出来,至少说冰蓄冷的经济性在南方得到了一定的验证。”王永红认为,一个技术运用的好与坏,经济性是大前提,如果要再往低碳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节能减碳,在集中供冷领域要做到三点。第一,功能半径不能够太大,集中供冷半径越大,输配能耗占比就会急剧上升,也会造成一些浪费;第二,建筑的用能时间最好集中,一旦不太集中,或者使用时间长短不一致,在输配上就没有那么好的调节性了,会导致输配系数配能耗增加;第三,如果一些新的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融合到集中供冷领域里面来,比如,地源热泵结合冰蓄冷,再结合大温差,就会给减碳带来更好的优势。

展望未来,王永红觉得集中供冷低碳发展在扩大温差上还有很大空间,“我们现在扩大温差唯一的方式是冰蓄冷拉低它的供水温度,有没有可能提高它的回水温度?”

王永红认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集中供冷里提高回水温度,“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能采用不同温度的冷水, 这样采用常规的7/12冷水除湿,采用12/17冷水降温,并将两个水系统进行串联,这样夏天就可以扩大整体的供冷温差,比如说供水温度4或5,回水温度由原来的13提升到17,甚至18,这样整个供水温差就大了,能耗进一步地下降。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陶野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