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速讯丨泥瓦匠成“乡村CEO” 高黎贡山下古炭河资源正被盘活
怒江峡谷,高黎贡山,三江腹地,古炭河旁,李余昌正站在他新建的两层半房子的屋顶眺望着远方,努力地找寻着山中的费氏叶猴,策划着他的古炭河自然之旅项目。
李余昌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古炭河自然村聘请的农村职业经理人,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乡村CEO.乡村CEO,是近年来乡村振兴背景下伴随着乡村产业发展,出现的一类经营乡村的新型职业化人才。
因为爱情,大专生回村做泥瓦匠
【资料图】
2007年,李余昌大专毕业后,尝试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失败后,前往六库打工。
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正静候他的到来。四年的相识、相知、相爱,使他们坚定了步入婚姻殿堂的信心,2011年1月,李余昌做出了一个与多数人不同的决定,跟着爱人回到了她的家乡古炭河。
当问到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时,李余昌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我老家那边的各种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都跟不上这里,我们到了结婚的年龄,为了好好过日子,就跟随着她,回乡安家落户。”
初来乍到的他,并不会瓦工、焊工这些技术,只不过种田收入实在太少,为了生计,他开始在村子里跟着别人帮忙盖房子,也渐渐地掌握了一些手艺。
打零工的收入一天有300元,虽说不是天天都有,可对于贴补家用却也是至关重要。不过,村民们盖房子,随着前期建设完成,李余昌能干的活儿就越来越少,挣的钱也不如之前那么多了。
让李余昌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候,人生的第二个转折正悄然而至。
古炭河的职业经理人,小组长成了乡村CEO
2013年,作为一个外来人,李余昌由于学历高、见识广、懂得多,性格憨厚老实,平日积极工作又乐于助人,深得村民小组成员的信任与依赖,经全体村民的民主选举,当选为古炭河一组的组长,而这一当便是九年。
怒江州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2020年底,怒江州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为了帮助怒江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2021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验示范项目专家团队进驻古炭河,在专家团队以及泸水市供销总社的帮助下,古炭河自然村成立了怒江州第一家乡村文旅专业合作社。
这给李余昌带来了新的机会,曾经当了九年组长的他便被选举为副理事长,而因为学历高又是党员,他便被推选为专职乡村CEO,全权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营,承担起了怒江古炭河文旅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盘活村集体资产,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CEO作为乡村集体资产的经理人或运营方,个人或团队收入主要来自基本薪资和经营项目分红。对于李余昌来说,合作社给CEO一个月5000元工资并不高,甚至赶不上之前打零工挣的钱多,可他很知足,他表示,现在家里有两个小孩,还有老人,人出不了远门,家门口有份合适的工作,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安稳地过日子,挣多挣少倒无所谓了。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不可能一蹴而就
虽说当了九年的组长,李余昌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可刚组建合作社时,他还是傻了眼,村里给了他一个听上去光鲜的头衔“怒江古炭河乡村文旅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可是久居深山的他,鲜有接触过此类新鲜事物的机会,以至于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还需一步步探索。
在合作社理事长罗志强看来,李余昌很专业,既有想法也有干劲。“只要他有想法有创意,我们肯定会支持他。”罗志强说,来自村干部的支持是“乡村CEO”们干好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怒江州和泸水市政府的领导对李余昌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他提供了半年的CEO启动资金,还为他专门设计打造了一个私人团队,负责宣传营销、物业绿化、绿色种养和文创工艺等工作,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有底气的开始工作运转。
“在很多文章中,乡村都有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情怀,其实乡村基层工作却是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剪不断理还乱。”李余昌说,乡村CEO不是专门搞接待工作的,开展工作不能束手束脚。
对于李余昌来说,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政府的考核,还有来自市场的检验。不过,要想完成合作社的KPI指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乡村要持续经营,盘活闲置资产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很难看到质变,有时就会出现工资发放不及时的情况,这对李余昌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
人到中年,成长才刚刚开始
有些瘦小的李余昌,因为常年的紫外线光照使皮肤变得黝黑,对乡村CEO这个新身份也逐渐适应,现在他每天都会轻装上阵,下到田间地头去和村民聊聊天做做群众工作,到合作社的各个新建业态客房、餐厅、酒吧、种植大棚、养鱼池塘、果园稻田、妇女工坊等地,看看建设的进度和试运营的经营状况,归纳古炭河经营的问题所在,系统梳理前后因果和解决方案,为下一步的计划做打算。
“乡村CEO”培养计划,为李余昌提供了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深圳、杭州之旅使他对古炭河文旅项目的开发有了新的想法,与此同时,侯玉峰老师作为中国农大的指导老师,多次与李余昌一起,实地勘探、反复研讨,更使他对这个项目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余昌一样的本土青年,成为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乡村CEO”。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表示,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只是解决乡村人才问题的一个方面。乡村人才的缺乏需要在城乡融合的新背景下与乡村治理人才、乡村致富带头人培养等不同方面的工作联动展开。乡村职业经理人的成长需要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宜居宜业的条件,并且还需要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不断均等化的政策环境。
雨后的高黎贡山,阳光穿过云层,照耀在李余昌的家中,夫妇俩看着院中嬉戏打闹的孩子,开心笑着。对于曾经在村子里做泥瓦匠和焊工,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李余昌而言,专职乡村CEO使他的人生开启了全新的旅程,今年39岁的他,在这条路上遇到的挫折与迷茫的时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付出与收获的平衡,他不会逃避,更不会选择放弃,作为“乡村CEO”的成长之旅,才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