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中国社科院蔡跃洲:“数实融合”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虚实结合,将引发经济社会运行组织模式的再次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实习生万梦琰上海报道

2月24日下午,由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协办的“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智慧基建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上海)举行。


【资料图】

“未来10年主战场为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以及产业数字化转型;而在更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虚实结合,可能引发经济社会运行组织模式的再次重构。”作为分论坛的首位发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透过《数实融合趋势下的数字新基建》,从宏观趋势、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一步演进的方向,探讨数字新基建的定位与前景、问题和挑战。

在他看来,从整个数字经济演进的历史趋势来看,“数实融合”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实融合通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以及传统领域,可以创造出更多价值,带来更多的GDP.”蔡跃洲说。

在他看来,新基建的广覆盖,可以降低众多中小企业、微观主体和个人接触数据信息的门槛,降低企业乃至于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我们这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本质上在于数据的全方位革命,从收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全方位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数据的生成成本、处理成本等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蔡跃洲表示。

不过,目前数字新基建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蔡跃洲坦言:“历来存在规模、能力与经济活动是否匹配的问题至关重要,即经济活跃度需要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规模相互匹配;超前建设会占用大量资金,导致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但是建设滞后又会形成瓶颈、制约发展。”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蔡跃洲指出:“与传统基建类似,数字新基建也存在匹配问题。”这是因为数字经济运行模式的协同性、复杂性特征,涉及的匹配事宜更多。具体来说,主要有四大问题:数据处理需求与数据处理能力的匹配;数据处理能力与能源消耗(用电成本)的匹配;数据处理能力与数据传输能力的匹配问题;数据生产与数据存储之间的匹配。

“总体来说,数实融合推进场景会越来越多,对算力、存储、传输的需求都是呈指数级增长。算力需求、算力供给又存在结构性问题,算力、存储、传输能力之间又存在匹配问题。”蔡跃洲认为,未来合理优化数字新基建布局,为数实融合提供高能效的支撑,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作者:叶碧华,万梦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