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看:“10万+”背后的成都农商银行

文/念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农商行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金融机构之一。自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他们始终立足地方、贴近“三农”,获得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日前,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成都农商银行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从“党建引领”“服务实体”“乡村振兴”“金融创新”“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人才发展”“公益慈善”等八个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该行全力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和成绩,并向受众发起了线上互动交流。

根据观察,上述推文的阅读量在短短数天内就迅速突破了10万+。在评论区,一大波诸如“家旁的银行,方便快捷”“有成都农商银行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底气”“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扶一把”的网友留言,表达着受众对该行的认可和信赖。而资深铁粉的一句“八十年代后期毕业的我第一个存折就是成都农商银行,那时候叫信用社”,更是直接引发了大家的“回忆杀”。

成都农商银行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在成都市金堂县大同乡成立的第一家信用社,2010年,成都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成都农商银行。2020年6月,该行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回归市属国企属性。而随着国有资本的进入,该行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2022年,成都农商银行迎来自己的70周年华诞。在70周年庆祝大会上,该行负责人表示,“七十年来,我们的管理机制变了,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的战略定位没有变;产品类型变了,与时俱进、奋进求索的创新精神没有变;服务方式变了,孜孜以求的执着和热忱没有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史的现实缩影。一路走来,该行始终在体制改革中探索前行、在变与不变中淬炼本色、在薪火相继中传递温暖。

近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回归国有后,明确主责深耕主业,坚守“三农”本源,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比如,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成都农商银行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产业体系协作互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等重点领域,深化金融服务,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该行持续完善组织架构,探索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该行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扎实推进金融支持保主体促发展。

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成都农商银行积极抢抓绿色转型契机,全面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升级,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另外,在数字化浪潮中,该行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势,加快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7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065亿元。联合资信发布2022年成都农商银行跟踪评级报告显示,确定维持该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评级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该行存贷款业务发展态势较好、信贷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核心负债稳定性较好、拨备和资本充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