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经济学家范恒山:建议从五方面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资料图】

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近日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24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成渝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施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不仅有利于推动成渝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重地,而且有利于深入探索解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难题,为全国形成相互支撑、一体联动的区域格局提供示范与引导。

范恒山认为,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成渝地区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成渝经济圈人口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劲、市场空间广阔、开放程度较高;二是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并立,域内大城市偏少,不利于相关功能梯次转移承接和人口等资源流动配置;三是农村比重较高,低收入人口众多;四是受地理区位等的影响,成渝交界地区或近邻区域跨行政区经济活动密切,形成了行政活动和经济活动一定程度分离的状况;五是成渝地区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对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区域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这些特点,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好相关规划,应特别重视抓好如下五个方面。”范恒山说。

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间的协同联动。优化城市规模,通过特大超大城市瘦身健体、小城镇整合归并等有效途径,加快培育较大城市,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各种规模城市梯次关联、相互支撑的城镇格局;深化成都、重庆区域两个中心城市间的合作,加强主体功能、城市品貌、产业体系、重大工程等的统筹,形成各具特色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活力“双核”。

二是坚持以城带乡,依托融合加快乡村振兴。建议统筹谋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全面消除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差别,赋予农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市民完全相同的待遇;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城乡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机制,把农村资源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依托城市产业转移和城市企业进入乡村,促进农业产业链拓展延伸、新兴产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

三是打造合作平台,推动行政区与经济区协同互促。建议鼓励支持近邻合作,以基础设施对接为支撑、产业分工协同为重点,推进毗邻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落实战略规划要求,推动两省(市)间、适宜的行政区之间以市场化为原则、资本为纽带,深入开展重大工程、产业集群经济科技走廊等的合作建设和共同运营;应特别重视合作平台的作用,在拓展提升已有合作园区功能效率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川渝共建共管的试验区或示范区。

四是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提速的有机统一。统筹双城经济圈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实行一张蓝图约束、一个标准核定、一张负面清单管治、一套机制约束;以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为重点,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

五是健全约束机制,高效化解区域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规划政策体系,统筹制订双城经济圈年度实施方案和各重要领域发展建设方案,适应实际需要创新各项政策支持举措;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围绕促进市场开放、经济辐射、合作共建等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