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推荐:长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 迎来新进展!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国内外旅游预定火热。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或将迎来国内旅游市场五年来“最火的一季”,出游热潮蓄势待发。4月15日,消费者即可购买“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火车票。
与此同时,长三角旅游市场一体化也迎来新进展。近日,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在上海共同签署《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3浦江宣言》(简称《2023浦江宣言》),全面启动新一轮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区域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资料图)
《2023浦江宣言》
擘画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日,2023年度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题宣推活动在沪拉开帷幕。会上,《2023浦江宣言》正式发布。
——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化公共服务机构全方位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携手推进长三角文旅公共服务标准一体化建设,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共同构建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高地。联手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与长江流域城市深度合作,提升长江黄金旅游经济带辐射能级;推动文化和旅游与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联动推进区域“三游经济”(邮轮、游船、游艇)高质量发展;支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扶持优势文化和旅游企业跨区域强强联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集团。
——共同构建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加快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全力打响长三角地区主题体验之旅系列品牌;迭代升级“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等旅游精品,开发推出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轮值举办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加强长三角地区重大文旅节庆活动资源整合;多渠道推动长三角城市之间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依托苏浙皖沪高铁网络和站点,常态化推出“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合深化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共同构建高标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引领,强化长三角地区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领域联动效应;加强专题合作,在基础研究、展览展示、教育宣传、文创开发、文物市场、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合作交流创新实践。
——共同构建高水平文旅开放双循环战略链接。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联手实施文化和旅游“出海战略”。联合开展中国长三角旅游和第19届亚运会主题推广。联手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深化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服务的互通与融合,开展长三角地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为了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还就《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合作协议》进行了签约。今后,三省一市文旅厅(局)将建立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机制,通过协调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努力打造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区域联动新样本。
加快构建统一旅游大市场:
“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系列产品将推出
“滴滴、滴滴……”旅游专列穿行在长三角青山绿水间、在富集的铁路纽带中悠然而过,建构起各地风景名胜互联互通的桥梁。
会上,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还就《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合作协议》进行了签约。
今年3月,上海铁路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国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盟,围绕长三角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群建设目标,依托长三角富集的铁路纽带和沿线城市丰富的文旅资源,高品质策划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系列产品,大力开拓市场、优化服务、塑造品牌,服务长三角地区加速构建统一的旅游大市场。
据悉,上海假日列车——“乐游长三角”旅游专列联盟与江苏盐城、浙江嘉兴和衢州、安徽六安和淮北等城市将推出首批旅游专列线路。
同时,“自在长三角”文旅官微联动正式上线发布。今年,三省一市文旅厅(局)将联合各自官方微门户宣传平台组建长三角官微联盟,共同开设“自在长三角”专栏,打造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宣传阵地和平台,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沪苏浙皖文旅厅(局)官方公众号
沪苏浙皖排定发展任务书
今年来,长三角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成绩亮眼,各项指标优于同期。从一季度数据看,不少长三角城市旅游消费市场火热。例如,南京市文旅局统计显示,一季度南京旅游总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49.8%,比2019年增长17.9%。
文旅业是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是流量型区域的入口,是服务型经济的引擎。为了推动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沪苏浙皖已排定任务书。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明洁表示,今年,安徽一是要积极打造世界级文旅产品、推进区域国际精品线路建设、加快培育新业态,共同推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强市场对接、加强主体对接、加强监管对接,共同推动文旅市场复苏振兴;三是要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文艺文物事业发展、推进区域人才流通,共同推动文旅惠民。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龙表示,江苏要重点将抓好四个“新”,即谋划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全面迸发文旅市场加快复苏新气象,更加彰显新时代“诗”和“远方”新魅力,着力打造文旅领域数字化建设新引擎。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许澎表示,浙江要牢牢把握亚运盛会举办契机,打造一批高品质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推出一批具有显著地方辨识度的文化旅游产品,向世界展示长三角文旅独特魅力;要建立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数字平台,借力数字赋能推进文旅一体化发展。
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2023年,上海要聚焦精神生活富足需求,共同构建文化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共同构建高能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高地;聚焦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共同构建世界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聚焦中华文明传承弘扬,共同构建高标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构建高水平文旅开放双循环战略链接。
指数年均增长9.47%!
长三角深化协同创新!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如何?长三角各省市异地投资流向如何?这份新出炉的报告告诉你答案。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4家科技智库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2》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提高到2021年的247.11分,同比增长7.28%,年均增速达到9.47%,显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动能转化。
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对比图
4家智库分别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合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档案馆)。这也是4家科技智库第四次共同发布该指数报告。
20项指标3年累计平均增长率接近50%
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评价对象,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年至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
根据报告,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5个一级指标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成果共享指标增幅最大,资源共享、创新合作、产业联动、环境支撑共5个方面也都取得了卓越成效。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一级指标发展情况
同时,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二级指标整体发展情况看,16个二级指标呈现正增长趋势,20项指标3年累计的平均增长率接近50%,体现了近年来指标增速放缓但仍然维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二级指标发展情况
研发经费与创新人才集聚增强
记者梳理发现,报告还显示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在人才、技术、科创等领域的重要趋势。
根据报告,2021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高达3.0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长三角每万人拥有R&D人员为71.18人年,同比增长4.71%,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7.07人年,体现了长三角地区在研发人员方面具有较高的集聚度。从总量情况来看,长三角R&D人员全时当量11年间从73.84万人年增长至167.54万人年,同比增速8.51%。
2011年-2021年长三角每万人R&D人员
同时,从长三角科研人员分布来看主要有两大特征:长三角人才高地特征更加显著,长三角区域科技人才互动交流频繁。
从三省一市的主要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情况来看(含省内的人才流动),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宁波六个城市的人才流动情况位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前列。
从三省一市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三省一市人才流动总数1653892人,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05.61%,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十三五”(2016-2020)期间长三角主要城市人才流动情况
“十二五”(2011-2015)和“十三五”(2016-2020)期间长三角人才流动情况
技术转移数量11年增长86倍
报告显示,201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为358件,到2021年增加至30968件,11年间增长幅度约86倍,并且目前仍保持高增速发展,2021年同比增速仍高达67.78%。
从专利转移方向来看,201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以上海输出至三省为主。2021年三省一市间的专利转移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长三角城市间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创新走廊等成为长三角专利流动的主要载体。科技与产业相互融合,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提供生产力支撑。
2021年长三角主要城市技术转移热点图
注释:横坐标为专利输出量、纵坐标为专利输入量,球形面积大小代表了城市内部专利转移数量规模,红标为G60科创走廊城市
从专利转移的产业看,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的技术分类主要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生物产业。
从四个省会城市来看,上海与杭州主要转移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南京主要转移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合肥主要转移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现了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链协同与梯次有序的产业布局。
科技融资势头明显
报告还显示,2021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高达3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1.31倍,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近三成。
截至2022年9月,从长三角区域内上市企业异地投资流向来看,长三角地区上市企业数1914家,对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4381家。
其中,上海是各省市异地投资企业首选地,浙江、江苏、安徽在上海投资企业数占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的比重分别为50.74%、51.57%和35.77%;江苏作为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经济大省,成为上海和安徽上市企业异地投资的第一选择,上海、安徽在江苏投资企业数占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的比重分别为52.05%和43.36%。
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量占比情况
从各省市异地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来看,热门行业包括商务服务业、批发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长三角上市企业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创投资本加速集聚
从投资区域内企业数量看,截至2022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投资机构投资区域内企业数达7367家。其中,上海投资机构向江苏、浙江、安徽共3857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占长三角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的52.36%。江苏、浙江、安徽的占比则分别为18.88%、26.48%、2.28%。
长三角地区投资机构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量占比情况
从获融资企业投资机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除本地投资活动之外,上海是各地投资机构开展投资活动的主要地区,浙江、江苏和安徽投资机构在上海开展投资活动分别占区域内异地投资的63.6%、66.4%和42.3%。
报告还显示,各地在浙江、江苏开展投资活动分布平均,上海投资机构在江苏、浙江开展投资活动分别为51.0%和43.7%;江苏、浙江两地相互投资活动占区域内异地投资的30%左右;安徽在江苏、浙江开展投资活动分别为35.1%和22.6%;各地在安徽开展投资活动较少,占比5%左右。
从获融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成为投资机构投资的热门行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