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赴港投保热潮下 这类储蓄险被热推 利率能达7%!业内提醒:保底收益其实很低 不能提前支取、不保证分红
2月6日起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如今半年过去,恢复“通关”是否为香港银行保险业带来新的繁荣?
5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以下简称“香港保监局”)公布2023年首季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达96.13亿港元;新造保单数目为34506份,去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面通关后确实有销售激增的情况,今年开的单很多是这几年的累积客户。”有代理人如是说道。
而在赴港投保再掀热潮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代理人队伍。5月,保诚宣布,正计划在港再聘请4000名理财顾问,以满足香港及内地客户对保障产品不断上升的需求。目前,保诚香港代理团队有近2万名理财顾问。
而除了保险产品,在银行存款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某国有大行香港分行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港币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4.5%到4.8%,银行不同利率有一定差异。
赴港投保再掀热潮? “比疫情期间多很多,但‘小高峰’说法不恰当”
针对全面通关后香港银行、保险业现状,一名国有大行香港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买香港保险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来香港。没通关时,你觉得他们方便来香港吗?所以,通关后内地人肯定会多很多。”
“全面通关后确实有销售激增的情况,今年开的单很多是这几年的累积客户。”一位香港保诚代理人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香港因疫情封关三年,这期间确实出现了销售额的下滑。虽然现在相比疫情时期,确实多了很多,但如果对比现在和封关之前的销售情况,其实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出现小高峰’的说法,其实是不恰当的。”另一名香港保险经纪人如是说道,因为疫情期间大家不能过来,而开户、买保险需要本人亲自到港,除非你在内地有一个内地香港通用的银行户口,但这种一般对存款数额要求会高一点。通关以后更多的是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常态化水平,以及因为疫情三年不能通关带来的积压需求的一种释放。
香港保监局公布的香港保险业统计数据显示,1-3月,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达96.13亿港元,同比上升2686.4%,占个人业务总额20.5%;新造保单数目34506份,去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与2019年一季度内地访客新造业务保费达128亿港元相比,现阶段内地保单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超七成水平。
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热潮下,在港开立银行账户也成了一些客户的“刚需”。但针对客流回暖,不同机构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
在前述香港保险经纪人看来,“基本上每一个到香港的人都可以开到香港的账户,在开户方面是没有障碍的。”
但也有某国有大行香港分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会把每天开户人数限制一下。“我们银行不会把时间排得那么紧。就算知道那么多人预约,也会把每天开户人数限制一下,因为开户以后银行还有后续事宜需要处理。很多单子处理不过来,所以会优先处理核查起来比较方便的。不同银行的系统不同,开户快则20分钟,慢则一个半小时。”
同时,他补充说,“因为重名的人很多,一旦与你重名的人有犯罪记录,银行核查起来会麻烦很多。针对这些人,会建议他们等一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内地赴港开户,也有不少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某国有大行香港分行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在搞反向见证开户。”
反向见证开户是指香港居民不用去内地,在香港就能开到内地的银行账户。该工作人员表示,通关之后,办理“反向见证开户”业务的客户也明显增多。
“但是它有限制,目前只能开设一个二类户口,且每年存取款总计只能达到20万到30万港币,且目前只针对香港永久身份。”该工作人员补充说道。
多元货币储蓄计划受推崇 “利率能到7%,但不保证分红”
赴港投保热潮下,哪些产品备受推崇?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记者提到了多元货币储蓄计划以及重疾、寿险计划。
例如,今年有香港地区的保险公司已经升级了重疾险保障。而除了重疾险产品,今年增长较快的还有理财属性的终身人寿保险。
“保险公司有一些保本的投资储蓄计划,比如八年以上的存款期,5%以上的利率。但会约定你不能提前取出来。”某国有大行香港分行工作人员介绍,“多货币存款计划现在不保本,收益方面分为保证盈利和非保证分红两部分。非保证分红都是靠公司的以往分红记录,去做宣传推广。”
“还有多货币储蓄计划利率能到7%,但不保证分红。”某港险经纪人告诉记者,“怎么可能保证,现在没有保证分红。”
“历史不代表未来,历史分红记录只是一个提议——是根据公司的声誉以及历史的分红实现率等指标综合得到的一个期待。但并不是保证,这边没有‘保证’的东西。”
记者从另一位保险经纪人处获悉,与内地同类型产品不同,香港储蓄类产品设计为保底利率低、预期收益率高的形态吸引消费者。
如一款热销的“XX多元化货币计划”为例,账户价值包含保证(现金价值)和非保证(分红)两块,通过测算,可得第8个保单年度回本,投保30年的年化复利超过6%。
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之外,港险还普遍支持多种货币转换、红利锁定、双重货币账户,以及更改受保人、保单分拆等功能。
据了解,多元货币储蓄计划是一类储蓄分红险。而针对港险的非保证分红,某合资险企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最大的风险点是它的高利息都来自于对分红的假设。实际上,香港保险的保底特别低,保底的年投资回报率大概在1%左右。每家保险公司不一样,但都很低。”
此外,该工作人员提到,此类香港保险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终了红利。“这是比较核心的一点,普通分红的这一部分当年度就会给你,但是这一部分的占比比较低,终了红利占比会比较高。而终了红利是基于假设,每年假设给你的红利是不实际进入你的账户的。只有在触发赔付或赎回的时候,保险公司才会对于多年来的分红假设,重新计算。主动权在他(保险公司)手里。”
但前述一国有大行香港分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分红记录不好的话,对手肯定会拿这个来说事情。所以保险公司也不敢把分红记录搞得太差。”
“有的保险公司会有选择条款,计划书上会显示保证分红数额有多少,非保证分红数额有多少,你可以选择把每年的一部分非保证分红锁定下来,放到保证分红那边去。”该人员补充。
港险经纪人从监管方面解释,香港保监局要求所有的保险公司必须公布每年的分红实现率。“这是对客户很大的保障。”
赴港投保有哪些注意事项?
赴港投保的热潮之下,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名港险投保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阐述了自己将保费支付给代理人后发生的糟心事儿。“这份保险是疫情前购买的,封关之前可以直接去香港交现金,交完了之后都会有回执。但问题出在封关之后,我将保费直接打给代理人,但迟迟没有收到回执。”
“不过好在最后妥善解决了。”当事人补充说道,之后可以通过现金或者香港开户银行扣款的方式交保费。
针对这次曲折的经历,当事人也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教训:一是保单一定要按照保险公司规定的方式缴费;二是如果选择代缴,保单回执一定要问代理人要,但最好不要代缴;三是如发现有保险公司催缴通知,一定要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四是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有很多区别,购买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投保理赔等情况。
近期,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也面向内地投资者发布重要提醒:直接向保险人支付保费,而不是向保险代理支付;不要参与香港人寿保险在内地的任何销售活动;不要与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而对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监管部门还曾发文表示,赴港购买保险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此外,赴港投保还存在理赔款汇回银行账户等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保险,可能会涉及不同地区(内地和香港)法律适用的差别。例如,有些险种类别、承保范围、生效条件、争议解决等会有差异。”
此外,要注意保险合同有没有规定争议解决的处理方式。比如,发生争议是应选择诉讼还是仲裁,对于管辖法院有没有规定,是否规定了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
如果没有规定管辖法院,就遵循最密切联系原则,即原告所在地法院或被告所在地法院。适用法律方面,如果没有约定,那么可能法院会首先选择适用所在地的法律来解决争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起诉之后达成一致,那么还可以有补充的协定。
同时,在实践中,大量争议会采取仲裁的方式解决,比如协议去北京的仲裁委员会,或者香港地区的仲裁委员会,甚至是一些临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哪些人员适合购买香港保险,前述某合资险企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第一点,收入来自于海外;第二点,在海外没有很好的投资标的。”
“人在哪,钱在哪,风险在哪,就该买哪里的保险。”该人员补充说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