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读:绿色秦巴: 南水北调的环保守护者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2014年正式开闸调水以来,目前已经惠及1.4亿人口,北京城区约七成在饮用汉江水,天津城区几乎十成饮用着汉江水。过去的七年时间中,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输送了约3500个西湖。

在汉江的源头,在民生银行ME创新计划的支持下,有这么一个组织——安康市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色秦巴”),他们像汉江上一颗璀璨的行星一样,保护和守护着华北平原的大水缸,促进在地居民参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保护,让人人饮用安全的水源。

绿色秦巴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发现,虽然南水北调干流基本污染都得到了控制,没有了明显的排污口,涵养区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关于水源涵养区保护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然而,支流的保护工作依然严峻。


(相关资料图)

“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大多支流为一些偏远的山区丘陵地带,加之当地因为调水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经济基础相对于比较薄弱,用于治理的资金捉襟见肘。水源涵养区居民沿河而居,农业生产基本在河流附近的坡耕地,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今天,居民生活生产对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污染显而易见。”绿色秦巴相关负责人说。

“污染来源于村民,污染也消于村民。”绿色秦巴深入一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流域环境基线调查后发现,在小流域中,居民需要生活,需要发展,种植的庄稼需要好的收成、居民日常的废水也会随着地势而流淌,这时候相关的保护法规与条例显得很无力。不过,当地居民也希望能够有效保护小流域,他们也愿意成为保护者。

基于此,在民生银行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支持与指导下,项目组通过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小流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小流域的保护策略:以社区参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保护,支持和培育水源涵养区小流域社区自组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前端减源+中端消减+末端治理”的方式,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廊道”的技术,去参与解决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石岭沟小流域面源污染问题。

“石岭沟小流域保护过程中,社区参与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石岭沟能够成功保护的原因。在初期环境数据调查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在保护过程中,社区居民一方面自身践行环保措施,另一方面以社区共同行动,协商共治流域社区环境问题。”绿色秦巴相关负责人总结经验道。

社区环保队的成立是推进治理工作的重要突破口。社区环保队实际由居民自发成立,绿色秦巴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支持社区居民的想法,并帮助居民成立环保队。环保队从成立时仅有2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190多人,基本覆盖了整个小流域。

在社区参与石岭沟小流域保护下,如今,石岭沟小流域已由保护之前的四到五类水质变成了现在的二到三类水质,其中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也有所增加,目前通过生物多样性考察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四种。从小流域的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来看,石岭沟的保护无疑是成功的。

与此同时,石岭沟文化村社区卫生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社区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主要表现在社区组织力,社区公共资源管理能力,社区议事规则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石岭沟小流域的保护实施,社区的组织力不断增强,如以前应对一个公共的社区问题,参与的居民非常少,小流域保护实施后,社区居民都愿意参与到其中,基本每次社区活动都是五六十人参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明显能感受到社区对于公共资源管理的能力增强,以前他们会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但是通过项目实施,他们觉得环保是大家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个群体都做出努力,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该监督起来,共同守护社区的公共资源。”绿色秦巴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社区环保队参与的基本为妇女,其中有很多是新嫁进社区的媳妇,之前与社其他的妇女基本没有往来。在环保队共同行动交流下,有环保队成员分享道,因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让她在这个社区有了很多可以聊天说话的人,生活自此不再那么孤单。

“希望这次试点模式的总结与推广,能够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小流域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验和案例,让人人都是水源保护的行动者。”绿色秦巴相关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关键词: 南水北调